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三中全會回應民生期待:從百姓最期盼的事做起

2013年11月13日 08:0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中國,“民生”一詞猶如泰山之重,承載著十數億人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老百姓的訴求從街頭巷尾匯聚而來,樸素而又直接:“房子何時買得起”、“看病何時不用排三小時的隊”、“孩子何時能就地上學”、“霧霾何時不再出現”……今日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百姓的熱切期盼給出了堅定的回應: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公報》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就業是民生之本,政府須臾不敢鬆勁。《公報》要求,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

  在全國人民最關心的收入領域,《公報》明確指出,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社保制度是每個人的安全網、救生筏。《公報》提到,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與之相呼應,《公報》指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社會組織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公報》提出,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老百姓的安全感是最基本的民生訴求。對此,《公報》強調要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係國運。老百姓對收入、養老、房價等話題的重點關注,折射出抓緊解決新時期民生難點、熱點問題的迫切性。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衣食住行、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對社會公平正義、收入合理分配的呼聲越來越高,對幸福生活的判斷標準也越來越高:從卡其布到時裝,從小米粥到麥當勞,從筒子樓到商品房公寓,從自行車到小轎車……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的首次公開講話中曾這樣莊重承諾。改善民生,讓老百姓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新一屆領導集體牽掛在心的第一要務。

  改善民生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沒有簡政放權和政府職能轉變,一個大學生簡單的創業要跑三四、個月,蓋幾十個章;不對現行教育、醫療、養老等制度進行改革,老百姓就有後顧之憂,雖然有銀行存款卻不敢去消費……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就是要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好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保障每個人的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能惠及全體人民,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三中全會描繪了通往未來的宏偉藍圖,我們有理由相信,人民可以信心飽滿地去擁抱自己心中的“中國夢”。(張爽)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