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十八大以來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述評

2013年11月10日 15:1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八大以來,我國努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不斷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子,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改善外貿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一系列重要舉措將擴大開放與體制改革相結合,為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打造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試驗田”

  9月29日上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各界矚目中正式掛牌成立。從誕生之日起,上海自貿試驗區就被外界視為我國下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風向標”和“試驗田”。

  如今自貿區啟航已“滿月”,一系列改革措施平穩紮實落地、積極效應初步顯現:

  --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首月辦結外資新設企業21家,平均註冊資本2500萬美元,是去年同期的7倍。

  --貿易監管模式創新起步,企業試點“先入區、後報關”,貨物入關時間可縮短兩至三天,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包括金融等服務業六個領域擴大開放,一批國際知名企業聞風而動、加速“搶灘”。

  --推進工商登記與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銜接,申辦企業所需時間大大壓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是過去30多年對外開放的升級版,有利於國內建立與國際貿易投資趨勢相一致的規則體系。同時,負面清單等措施體現了政府管理思路的巨大轉變,有助於更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激發企業活力。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説,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實現制度創新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對激發經濟活力、創造制度紅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