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劉雲山:學習全國道德模範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2013年09月28日 10:0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評選表彰全國道德模範,是激勵和引導廣大群眾參與道德實踐、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從2007年至今,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舉辦了四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群眾參與度越來越高、覆蓋面越來越廣、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一大批德耀中華的道德模範涌現出來,弘揚了真善美,高揚了正氣歌,感動了全中國。這一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活動,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了堅持群眾路線、評群眾群眾評的特點,體現了面向城鄉基層、廣泛發動參與的特點,體現了重在教育引導、重在推動實踐的特點,營造了學習先進、爭當模範的濃厚社會氛圍。本屆評選産生的54位全國道德模範,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都有著感人至深的事跡,集中展示了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展示了當代中國人民的良好精神風貌,展示了我們時代的精神高度、道德高度,是“最可愛的人”,是“最美的中國人”。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全國道德模範併發表重要講話,對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作了精闢闡釋,對道德建設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了深刻論述,對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全國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跡和崇高品格給予高度評價,對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出明確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大力弘揚道德模範崇高精神,紮實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第一,切實重視道德力量

  道德是社會關係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自古以來,始終有一種強大的道德力量牽引著社會文明進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厚德載物、德行天下的優良傳統,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動力。我們黨歷來重視道德建設,始終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作為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現在,我們正站在新的起點上,朝著新的目標邁進。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夯實雄厚的物質基礎,又需要構築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在今天的講話中又特別強調,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道德建設,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這些都充分表明瞭我們黨對道德建設的高度自覺,對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部署,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深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學習先進典型活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流。幹部群眾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強,道德榮譽感和道德自覺性得到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層出不窮、燦若星斗的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就是道德建設成果的生動縮影,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精彩寫照。同時要看到,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經濟社會深刻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益多元,追求真善美與道德行為失范相互交織,誠信缺失、價值觀扭曲的問題還較為突出,社會反映強烈、群眾期待解決,加強道德建設任務依然十分緊迫、十分繁重。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高望重”、“德才兼備”、“德藝雙馨”,都是對人的最高評價,也充分表明道德的力量是強大的持久的,不會隨時代變遷而削弱,不會因環境變化而褪色。“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德足以懷遠”。加強道德建設事關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事關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事關人民幸福、安居樂業。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道德建設的重大意義,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推進道德建設實踐,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共同創造物質富裕、精神富足的美好生活。

  第二,深入學習道德模範

  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體,也是道德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在創造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充滿對高尚道德情操的嚮往和追求。崇德尚義是中華文化的鮮明底色,見賢思齊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心理。從雷鋒、焦裕祿到郭明義、楊善洲,從勞動模範、時代先鋒到“最美司機”、“最美媽媽”、“最美教師”,從“五講四美三熱愛”到“講文明樹新風”,持續不斷的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充分展示了人民群眾中蘊含的道德熱情,也充分體現了道德建設廣闊而深厚的社會基礎。只要調動了群眾的熱情、用好了群眾的力量,道德建設就有了源頭活水,就有了不竭動力。我們要順應社會期待,大力推動學習道德模範的生動實踐,不斷激發人民群眾投身道德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我們的道德模範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鮮活的價值觀,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學習道德模範,既要見人見事,更要見思想見精神。要學習道德模範助人為樂、關愛他人的高尚情懷,在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中,實現內心的充實、獲得人生的美滿。要學習道德模範見義勇為、勇於擔當的無畏精神,危難關頭挺身而出,考驗面前堅守正氣,彰顯捨己為人、扶危救難的人間大義。要學習道德模範以誠待人、守信踐諾的崇高品格,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用誠實守信構建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要學習道德模範敬業奉獻、勤勉做事的職業操守,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職崗位創造一流業績。要學習道德模範孝老愛親、血脈相依的至美真情,常懷感恩之心、敬愛之情,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形成人之親、家之親、國之親。

  學習道德模範,貴在知行統一、重在身體力行。要引導人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做起。要把良好道德行為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在家庭孝敬父母、夫妻和睦、教育子女;在單位尊重他人、團結友善、勤勉工作;在社會熱心公益、禮貌待人、履行責任。平凡和偉大之間沒有絕對界限,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要像道德模範那樣,“勿以善小而不為”,多辦舉手之勞的好事,多辦惠及他人的實事,聚細流為江河、積小善為大善。要認真踐行基本道德規範,養成良好道德習慣,在公共場所、鄰里相處、行路駕車、網上交流等方方面面都做到遵德守禮、遵規守法,堅守道德底線、法律底線。要高度重視提升文明旅遊素質,引導人們在旅遊出行中注意自我提醒、自我約束,杜絕不文明行為,以實際行動維護文明中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

  第三,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環境塑造人,環境也改變人。道德品質的培育、行為習慣的形成,是內在因素和外在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孔子“裏仁為美”的名言、孟母為子三遷的故事,説的都是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有了好的社會氛圍,人們就能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啟迪、心靈凈化。因此,培育良好的道德風尚,始終是推進道德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輿論承擔著引導社會風尚的重要責任,倡導什麼、反對什麼,褒揚什麼、貶斥什麼,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取向和社會風氣。要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充分運用各種宣傳資源,大力宣傳良好的道德行為,展示高尚的道德情操,營造崇德向善、扶正祛邪的濃厚氛圍,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社會風尚。要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以發現的眼光和關愛的情懷,挖掘閃光事例、報道凡人善舉,用群眾身邊的榜樣激勵人、感召人。要發揮好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作用,發揮好都市類媒體和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優勢,運用報告座談、展覽展示、公益廣告等方式,把好人好事傳開,為道德模範喝彩,讓道德高尚的人成為人們心中的偶像。要注意發揮輿論監督、社會監督、道德評議的作用,對那些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現象,對那些見利忘義、喪失底線的行為,予以有力批評和鞭撻,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我國傳統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的有效途徑。一首好的歌曲、一部好的影視劇,往往能喚起億萬群眾對人間真情的嚮往、對美好情操的追求。要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創作更多優秀文藝作品,以豐滿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節、深刻的思想內涵,謳歌道德模範的高尚情操,給人以精神養分、給人以道德力量。要始終牢記社會責任,堅持社會效益第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體現到創作實踐中,在是與非、善與惡、美與醜的評判上確立起正確的價值坐標。需要特別指出,禮敬有德之人、關愛道德模範,體現著社會的文明程度。許多道德模範都是普通百姓,他們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但日子過得比較清苦。各地各部門要熱情關心道德模範,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並健全完善褒揚激勵機制,樹立起關愛好人、好人好報的鮮明導向。

  第四,合力推進道德建設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良好道德要靠養成。人民群眾對加強道德建設的認識高度一致,對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願望十分強烈,關鍵在於實踐、付諸行動,推動各方面都盡到責任、每個人都盡到義務。只要我們狠狠地抓,一天不放鬆地抓,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來抓,就一定能夠見到更大成效,不斷提升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水準。

  道德規範是觀念性的,而道德建設是實實在在的工作。要把道德建設融入改革發展各方面,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黨的建設全過程。要注意同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記黨的宗旨,常修為政之德,常懷愛民之心,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示範者、引領者。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要進一步突出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思想道德內涵,深入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吸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道德實踐。要強化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道德課建設,做好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工作,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要加強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讓人們真切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道德建設是一項常做常新的工作,社會實踐也在不斷提出新的課題,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做好工作。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內涵,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時代特徵,從豐厚的民族傳統和生動的社會實踐中汲取營養,不斷豐富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要積極適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群眾接受習慣的新特點,更加注重大眾化、普及性,探索更多推進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和辦法。要注意運用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運用數字報刊、移動電視、微信、微博等新的傳播方式,打造道德建設的新平臺。要善於把道德教育體現到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之中,體現到法律法規的建設之中,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引導人們確立正確的價值準則。要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做實功而不務虛名,重實幹而不謀功利,以“釘釘子”的精神推進工作,鍥而不捨、久久為功,推動道德建設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

  加強道德建設,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肩負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強調形成宣傳思想工作的合力,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切實負起促進兩個文明共同發展的責任,把公民道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督促有關方面把思想道德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級文明委、文明辦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督促指導,推動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認真履行職責、形成工作合力。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以及各種社會組織,都要主動做好所聯繫人群的工作,不斷擴大道德建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作出應有貢獻。(本文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劉雲山2013年9月26日在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節。)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