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太空授課為何上午10點開講? 通信效果最好

2013年06月21日 14:36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太空授課背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場生動活潑的太空授課背後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昨日,記者採訪備課組專家、“地面課堂”的兩位物理老師,探究隱藏在太空授課中的奧秘。”

  疑問一:開課為何精確到10點?

  太空授課備課組組長邸乃庸介紹,選擇這個時間段出於天地資訊傳輸效果的考慮,最保險。在這段時間,航太器距離地面站最近,地面測控站可以和太空艙裏的航太員直接聯絡,比通過衛星聯繫的效果好。這一時間天地通信效果最好,畫面和聲音都很清晰。

  疑問二:課堂最擔心哪個環節?

  邸乃庸説,專家組原本比較擔心攝像,因為手持錄影機在地面拍攝畫面都不容易,何況是在失重情況下的太空。“這次授課,攝像承擔了很大的責任,航太員張曉光拍得非常好,畫面非常清晰,一點抖動都沒有,地面看到的效果很好。”

  疑問三:教具有何特別之處?

  邸乃庸透露,航太員演示的實驗教具,都不能帶磁性,以免影響其他設備工作,此外還要絕對保證航太員安全,比如製作水球的液體用的就是航太員喝的水。帶上太空的教具,很多和平時實驗課上的一樣,比如陀螺,只是外面單獨加了框,便於轉動時操作。考慮到神舟十號發射時,震動環境惡劣,容易損壞的教具會多帶一兩個作為備用。

  太空授課教案組金聲老師介紹,往太空帶的物品精確到每一克。為了進行太空教學,帶上天宮一號的教具總重量是2.9公斤。

  疑問四:太空授課何時開始備課?

  金聲老師介紹説,太空授課計劃其實在一年前就在籌備了,原本想在神舟九號時進行,但神九升空時間較短,還要完成對接任務,所乙太空授課計劃最終在神十實現。從去年9月開始,太空授課教案組就開始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確定實驗計劃。昨天在天宮一號中呈現的幾個實驗,都是經過反覆推敲、精挑細選的。

  疑問五:為何選做這五個實驗?

  在太空裏,到底給同學們講什麼課效果最好?邸乃庸説,備課組的專家們對這個問題經過一番研討,前期通過收集孩子們的問題,最終敲定了在太空裏演示起來比較簡單、效果又非常明顯的五個實驗。實驗的選擇主要考慮到科普性、可視性、教育性和可實施性四個方面。最終確定演示失重環境中的力學原理和液體表面張力。

  疑問六:航太員如何備課?

  在人大附中“地面課堂”上的兩位物理老師之一、101中學的史藝老師介紹了太空授課的籌備過程。史藝説,春節前接到任務後,和航太員在一起有過一段工作經歷。“第一天見到航太員,我心裏很激動,也很緊張,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航太員很隨和、謙和,後來我們成了朋友。”

  史藝説,一起工作時會向航太員介紹中小學生物理知識的儲備情況,介紹失重超重、萬有引力這些知識點是在什麼階段出現的,也會介紹自己是怎麼授課的,還會做一些小實驗,航太員聽時也很留意。

  從音頻對話到視頻授課

  航太員未來怎樣“天地對話”?

  神舟五號:首次實現載人航太飛行,航太員楊利偉與妻子、兒子進行了天地音頻對話,並在太空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

  神舟六號:兩名航太員費俊龍、聶海勝與國家主席胡錦濤進行了天地音頻對話。但聶海勝在天上過生日時,能聽到女兒唱給他的生日歌,卻看不到女兒的樣子。

  神舟七號:3名航太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分別與家人進行了“私密對話”。這次通話沒有公開,據報道,通話室裏不時傳出笑聲。但是,翟志剛成功出艙時,仍無法看到飛控大廳中慶祝的場面。

  神舟九號:3名航太員景海鵬、劉旺、劉洋首次與地面成功進行了雙向視頻可視通話,地面首次可以向太空發送圖像。天地之間還首次互發了電子郵件。

  神舟十號:依靠三顆中繼衛星構成中國太空數據“轉机站”,“神十”任務測控通信的覆蓋率得以提升,成功進行了天地之間雙向實時的太空授課,以及天地之間的視頻提問與回答,公眾也得以看到更穩定、更清晰的實時直播畫面。

  接下來,中國航太是否會繼續太空授課?天地交流的方式和能力會有怎樣的變化和提升?讓我們拭目以待。

  寄語

  飛天夢永不失重

  科學夢張力無限

  神舟十號航太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在遠離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宮一號為全國青少年帶來神奇的太空一課後,又為同學們送來了寄語——

  聶海勝:“願同學們刻苦學習,增長知識,為‘中國夢’添彩!”

  張曉光:“深邃太空,奧秘無窮,探索無止境,讓我們共同努力!”

  王亞平:“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