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習近平主席出訪

2013年06月11日 14:4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5月31日至6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大黎加、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6月7日至8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同奧巴馬總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國際社會對此持續關注,並給予積極評價。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經濟係教授亞歷杭德羅表示,習主席出訪拉美3國,凸顯中國新一屆政府對拉美的重視。拉中雙方都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加強拉中合作對雙方有顯著的戰略意義。

  哥斯大黎加貿易部長安娜貝爾岡薩雷斯表示,習主席的訪問拉近了中國同拉美的關係,拉美各國能在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中找到機會,而中國也為拉美基礎設施建設等作出了巨大貢獻。

  巴西裏約熱內盧大學金磚政策中心總協調人阿德里安娜表示,習主席此訪為拉美發展帶來了福音,不僅有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投資和合作項目,還為哥斯大黎加的農産品帶來了廣闊市場。

  巴西工商聯合會主席韋伯巴哈爾指出,中國已成為眾多拉美國家最主要的貿易夥伴,拉美國家非常願意加深同中國的關係。此次高層訪問彰顯了中國對拉美地區的重視,有利於拉中關係的發展。

  波蘭科學院政治事務研究所亞太中心主任瓦爾德瑪爾加科教授表示,習主席的首次美洲之行是一次全方位的平衡外交,取得了十分重要和積極的成果,此訪無論是對中拉關係還是對整個亞太地區的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裏克森説,習主席拉美之行增進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對中國的了解,加深了中拉戰略互信。

  韓聯社文章認為,習主席對拉美3國的訪問意味著中國在太平洋東岸的影響力有了很大提高,通過訪問,中國與加勒比海國家的經濟合作和外交關係都得到了加強。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文章認為,習主席此訪,有利於在互利共贏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增進中國與拉美國家和美國之間的了解,加強商貿合作和其他方面的往來,也有利於亞太的繁榮與穩定,並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今日美國》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為,奧巴馬總統與習近平主席的會晤十分重要。兩國元首會晤有助於探索新型大國關係,這一關係將對整個21世紀世界格局産生影響。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發表聲明説,美中元首會晤不僅促進相互了解,更為美中兩國建立更為緊密的雙邊關係提供了良好契機。

  美國太平洋論壇主席科薩表示,此次美中元首會晤告訴亞洲其他國家,美中兩國領導人將把加強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的合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優先地位,雙方將設法避免歷史上出現的大國衝突。

  德國亞洲問題專家皮爾寧認為,中美元首會晤是一次和諧的會晤,增強了政治互信,為中美之間塑造新型的和諧關係奠定了基礎。

  英國《衛報》稱,中美元首會晤對兩國關係發展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俄羅斯商業參考》引用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評論稱,中美雙方已準備好嘗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不僅著眼于當前問題,更注重兩國的長遠利益。

  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江原規由表示,此次中美元首會晤標誌著新型中美關係的開啟。

  《今日巴基斯坦》網站稱,中美元首會晤為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增進關係、加強溝通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馬來西亞總理府前國家安全部主任加法爾説:“中美兩個大國元首會晤十分重要,將促進兩國之間的友誼,加強相互諒解。”

  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政治與國際關係部研究員陳姝伶表示,中美元首會晤釋放出積極信號,即兩國領導人願在平等基礎上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泰國國家行政學院政治係教授派汕表示,當前中美關係處於一個重要時期,發展中美合作、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對兩國和世界未來都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會晤有利於雙方加深對話、互信、合作,具有規劃中美未來關係路線圖的意義。

  埃及《共和國報》撰文指出,兩位元首的輕鬆會晤為未來中美關係發展定下了基調。

  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長克裏蒙克表示,中美元首會晤將對地區和全球局勢産生重要影響。此次習近平主席的出訪對於改善中美關係,推動雙邊各領域對話,解決雙邊關係存在的問題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韓國SBS電視臺認為,中美兩國探索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兩國會以這次會晤為契機共同開啟“太平洋時代”。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問題專家丹尼爾林奇説,美中元首會晤無疑增進了兩位領導人的相互了解。這種非正式會晤今後應當更多進行,以使美中兩個大國的相互理解與合作不斷得到加強,能夠及時處理和管控分歧,這有助於兩國關係的健康和穩定發展,也有助於世界的和平、安定和繁榮。

  (本報記者姜波、王海林、顏歡、白陽、溫憲、席來旺、張曉東、管克江、劉軍國、鄭紅、暨佩娟、莊雪雅、孫廣勇、黃培昭、林雪丹、黃髮紅、李增偉、孫天仁、王慧、萬宇、楊迅、李博雅、王芳、陳一鳴)

點擊更多新 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