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調查稱中國約5.26億人自認是屌絲 成時髦調侃

2013年05月16日 13:46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紐約時報廣場的“屌絲”廣告

  上個月,當紐約時報廣場的宣傳某新款網路遊戲的大型廣告牌出現“屌絲”兩字時,那些知道這兩個中文字含義的旁觀者大吃一驚。

  屌絲最初是用來罵人的,意指失敗者。但從2011年起,這個詞成為主流,被中國年輕人廣泛使用,成為描述和調笑自己地位低下的一種時髦方式。

  據網路遊戲開放商巨人網路和IT行銷分析網站易觀網不久前發佈的一項調查,約有5.26億人自認“屌絲”,這約佔中國人口的40%。

  該調查反映了特殊一代人或被稱為“屌絲一代”的興起。他們大都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後,現在剛開始工作。他們大部分時間耗在網上,在網上宣泄想法及沉浸于幻想。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以屌絲身份為傲,特別是對那些出了名的人來説。

  林海聽濤,從幻想到成名

  “我是屌絲。”林海説,“我們是普通的中國人,為夢想而奮鬥。”

  31歲的林海是一名頗受歡迎的網路小説家。他表示,屌絲的夢想很實際:買房結婚。即便實現目標的可能性低,屌絲總能找到出路——“即便是在虛擬世界。”他説。

  林海本人就是屌絲成功的榜樣。他曾從事廣告設計,毫無名氣,現在成了人氣很高的體育小説家,擁有數十萬名粉絲。

  “林海聽濤”是他的筆名。2004年,他與中國最大的付費網路小説平臺簽約。他的第一部網路小説《我踢球你在意嗎?》首發第一個月,為他帶來1500元人民幣的收入。以前,他幹的全職工作一個月才拿到700元。

  他於是放棄從事廣告業的計劃,雖然他在北京科技大學學的是廣告專業。“我辭職了。何不試試寫網路小説?”他説,“我也喜歡足球。”

  他現在所掙是起步時的15倍,但他可能是個例外,寫足球的小説家本來就不多。“一旦你寫了這個主題,就可能暢銷。”他説。

  林海的第一部小説得到了創紀錄的74萬次網路點擊量,為他博得了起點文學網“第一體育作家”的稱號。他最暢銷的作品《我們是冠軍》,吸引了960多萬次的點擊量。

  他説:“我的小説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反映了屌絲一代的夢想。他們可能在現實中無法實現,但在我的小説中實現了。屌絲可以富有、出名,甚至有很多女朋友。這聽上去膚淺,但這是他們的夢想。人人都需要希望,才能活下去,承受生活的重擔。”

  林海對屌絲的描述,似乎真實可靠。據最近調查,這些年輕人渴望改善經濟狀況和生活品質。他們平均每月掙6000元,2/3的人是單身,超過94%的人長時間上網、購物或做其他消磨時間的事情,這樣他們才不會那麼孤單。

  回音哥,現實的人生

  網路小説不是滿足屌絲夢想和渴望的惟一途徑。一個叫YY語音的音頻服務網站,已成為網路社區的熱門。該網站創立於2005年,最初是網友用來進行和視頻遊戲《魔獸世界》有關的聊天和資訊發佈。其用戶群很快擴大到中國中小城市的音樂和娛樂愛好者。

  在YY語音網站上,有數百個業餘DJ主持的聊天室,他們在那裏應會員要求播放歌曲。一些人還自彈自唱。這種做法類似于起點文學,都是會員付費與他們喜歡的DJ連通。

  YY語音網站有一個自稱屌絲的名人。他被網站會員推選為明星,其藝名叫“回音”,沒人知道他的真名,或他長得什麼樣。26歲的他來自成都市,每次演出都戴著面具。不過,粉絲被他的嗓音吸引。“他的嗓音豐厚,深沉,很真誠。”21歲的粉絲段蕾敏(音)説。20歲的盧文菡(音)贊同:“豐厚的嗓音令人難忘。”

  這兩位女孩是3月24日“回音哥”在北京舉行首場商業音樂會時接受採訪的。演出尚未開始,就已有數百人聚集在舞臺前,其中大多數是20來歲的女孩。為表示對偶像的支援,一些人戴著大面具,上面用白色中文字寫著他的名字。

  盧説,她從山東省遠道而來,現在讀大學一年級。她不久前開始聽“回音哥”的音樂,結果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的嗓音。“他聽上去很真實,就像我們當中的一員。”她説。

  盧對“回音哥”的一件事印象特別深刻。那是一段5分鐘的音頻,在網路上廣泛流傳,也使“回音哥”一夕走紅。在這段視頻中,他與一位叫“畢加索”的男粉絲聊天,用的是四川口音的普通話。

  網路上以前從未出現類似的東西。在電影和電視裏,地方口音經常成為取笑的對象。幽默和四川口音,使許多人喜歡上“回音哥”。盧説:“我們喜歡他,因為他不同於那些更商業化的超級明星。”

  段學的是會計,她剛從中國中部地區來到北京找工作。“誰説不能在大城市實現夢想?”她説,“看看回音哥!”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