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苑成為癌症高發區,是否真的與上世紀50年代的垃圾掩埋有關?垃圾掩埋是否存在有毒物質殘留導致居民癌症高發?
“垃圾掩埋地未經修復即開發成居民住房存在風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向記者表示,“天通苑居民區最初規劃欠妥”。
《河南預防醫學雜志》刊登的《中國癌症高發區的土壤環境》研究報告中寫道:“癌症高發區與土壤中化學元素含量的相關性通過研究發現,癌症高發區除水土嚴重污染,許多常量成份和污染指標出現異常外,一些微量元素還常表現出明顯缺少或嚴重超量的特點。”
“土壤污染修復難度比大氣污染大得多”,陳同斌同時向記者表示,“需要的資金也遠遠高于後者”。陳同斌介紹,比起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治理,西方發達國家用于土壤修復治理的資金,在環保領域投入中佔的比重最大。即便如此,在原來的垃圾填埋場上蓋居民房,導致居民出現健康問題的事情,在發達國家也屢見不鮮。
我國目前尚無相關土壤污染法律處罰依據,並且無相關污染數據指標。那麼誰該為“棕地”污染負責?這恐怕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記者李德尚玉 北京報道)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