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江蘇縣級官員被曝座駕超60萬 稱坐奧迪有面子

2013年04月15日 08:4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糾正公車問題,不僅需要建章立制,加強監督,也需要全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江蘇某縣級市商務局副局長近期被曝座駕為奧迪A6L轎車,排量3.0升,購買價超過60萬元。之所以買這麼豪華的車,當事人給出的理由是:“我經常到外地開會辦事情,弄輛破車形象不好,乘坐奧迪有面子,好看一些。”

  每個人都在乎面子。現實中,車不僅僅是代步工具,在很多情況下也是社會標簽。不同檔次的車,往往能夠體現車主的性格、愛好和經濟實力。因此,如果個人願意掏自己的腰包購置豪華車,雖不宜提倡,但也無可厚非。

  那麼,那些慷國家之慨,用公款購置的豪車,有沒有面子呢?其實,那位副局長説的是“實在”話,豪華公車是讓他有面子的。我們看到,公車改革討論已有十幾年,但問題依然突出,各種違規現象層出不窮。雖然國家在公務用車的配置上有明確規定,但在一些地方,不僅地市級官員配有專車,而且縣處級甚至科級幹部也有固定用車。車的檔次也是不斷往上走,五六十萬的車已不稀奇,上百萬的車都開始出現。更有甚者,在某些貧困地區,十幾名縣領導每人都有一輛固定用車。這些違規公車四處招搖,不但很少受到譴責,往往還能收穫艷羨的目光。豪華公車帶來的奢華、舒適和成就感,讓一些人在公車品牌、價錢、車型上的胃口越來越大,攀比之風也越來越盛。

  另一個比較普遍的違規現象——公車私用,其實也混雜著面子問題。將公車用於私事,固然能佔國家的便宜,為自己省下一筆錢。但在有些時候,開著公車走親訪友,顏面的光彩似乎比那點經濟實惠還重要。一位讀者在來信中就説,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他們村陸陸續續有20多人當上了公務員。往年過春節,無論官位大小、品級高低,基本上都是公車接送。村裏本來就沒有多少轎車,因此這些公車特別扎眼,家屬感覺特有“面子”。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