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華池閣:官員“神回復”是掩耳盜鈴

2013年03月26日 16:15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公眾知情權高漲的情勢下,當鴕鳥其實很蠢笨,把頭埋在土裏,只會讓暴露部分更顯醜陋。從一些官員的拙劣回應中可以看出,左支右絀的成本最大,不僅自毀形象和公信,還易傷及無辜,讓公眾對其他官員的回應都不信任。

  錯了就是錯了,失誤就是失誤,有責就是有責,一些官員若有這點基本的誠懇之心,形象要好得多。

  新華社記者梳理去年以來的熱點事件,歸納出一些官員應對網路輿論的“葵花寶典”,不知是否會讓一些官員警醒:時代變了,不習慣在輿論聚光燈下工作,遲早會被淘汰。

  出事了都往別人身上推,把自己撇清,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現時代,這一招難以蒙過關了。遼寧西豐縣委書記閆立峰超標配豪車、挂假軍牌,閆立峰回應稱,車是從朋友處借的,車牌是司機“擅自”挂的,司機是臨時工。這樣的回復讓網友們直呼“神奇”。人人都知道你在説謊,你卻仍以謊言應對,這既是侮辱公眾智商,也是掩耳盜鈴,自毀形象。

  出了問題,不説問題,反説成績,要求公眾全面看、兩面看、看主流。其實質是試圖引導輿論,這樣的引導往往失效,原因就在於,真相如黑洞,周圍再有光明也無法轉移公眾目光。河南信陽光山縣陳鵬村完全小學23名留守兒童慘遭“精神病人”砍傷,在令人窒息的沉寂之後,《信陽日報》頭版刊發文章——《光山: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僅僅3個星期後,悲劇再次發生——4名留守兒童上學途中溺水身亡。在事實面前,一切人為的輿論引導技術都是丟人現眼的。

  面對麻煩問題,踢來踢去,擋來擋去,躲來躲去,自以為能把麻煩扛過去,結果卻往往相反。河南蘭考袁厲害收養的7名孤兒在火災中遇難後,記者對民政部提出採訪要求,得到的答覆卻是“這個不歸我管”“你找我們處長吧”“主任不在”無人接聽……15次通話無果。在公眾知情權高漲的情勢下,當鴕鳥其實很蠢笨,把頭埋在土裏,只會讓暴露部分更顯醜陋。

  與其左支右絀,不如誠懇回復,這樣簡單的道理未必每個官員都懂。“微笑局長”楊達才最初也曾是“誠懇”的。面對網民曬出的“名錶”,他解釋稱,“自己十多年來確實買過5塊手錶,是用自己的合法收入,在不同時期購買的,並已向紀檢監察機關做了彙報”。這般回應,一度贏得個別媒體的讚賞,稱其“開明”“誠懇”。但誠懇與開明不是用嘴巴説的,是要以事實為證據的。沒有事實支撐,就是撒謊,一旦被證明撒謊,以後再怎麼誠懇回應,公眾都只會投以更加懷疑的目光。

  從一些官員的拙劣回應中可以看出,左支右絀的成本最大,不僅自毀形象和公信,還易傷及無辜,讓公眾對其他官員的回應都不信任。誠懇是回應的基本態度,但須自始至終地誠懇下去,不能把誠懇變作欺騙的化身。錯了就是錯了,失誤就是失誤,有責就是有責,一些官員若有這點基本的誠懇之心,形象要好得多。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