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袁厲害成兩會熱點 特殊兒童群體該如何關注引熱議

2013年03月22日 09: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月4日發生在河南蘭考的那場大火,讓7個殘疾孤兒殞命火中,也讓收養人——愛心媽媽袁厲害走到了風口浪尖。

  如今,兩個多月時間過去了,袁厲害的生活已近平靜,那個失火的小院也已經被重新修葺,院裏擺上了新的傢具。只是墻上,或者門與墻中間的縫隙裏還有一點灼燒的痕跡,院裏也還堆著一些倖免于大火的物件。不過,如果不仔細觀察,已然看不出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災難。但袁厲害心裏的傷口卻並未平復,走進那個小院,想起那些曾經活蹦亂跳的孩子,她依然會淚如泉涌。

  “那個院她也不住了,把孩子的照片放裏面,弄個紀念館,想留著做個紀念。”袁厲害的女婿郭海洋説。

  也許袁厲害自己並不知道,遠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自己會再次成為很多人談論的熱點。

  提起“愛心媽媽袁厲害”,有代表坦言“為袁厲害難過”,有代表開始反思“困境兒童”救助體系,還有的代表則趁機呼籲推出兒童福利法。而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回應“袁厲害事件”時,則表示鼓勵具備收養少量棄嬰、孤兒條件的人進行收養,依法辦理收養手續,建立法定收養關係。對於具備條件的個人和民間機構,可採取合辦和委託寄養方式加強管理、服務;對於不具備條件的,則要由民政部門接手管理。

  不具備收養條件的普通人挽救過上百孩子的生命

  兩會期間,民政部部長李立國介紹,“袁厲害事件”發生後,民政部組織了全國性的排查,目前掌握的基本數據是,全國個人和民間自行收養機構組織有878家,自行收養了9394人,其中25%是個人自行收養。

  這些收養行為挽救了大量棄嬰的生命。

  “做個好人咋就這麼難啊?”出事後,這是袁厲害説的比較多的一句話。

  在她的觀念裏,做個好人其實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她説她不能看著扔在自己眼前的孩子不管。她不明白為什麼一句“不具備收養條件”就把自己的行為給否定了。

  事實上,她的條件確實不好。

  從20多年前收養第一個孩子開始,袁厲害就從來沒有富裕過。

  “困難的時候,拉著孩子露宿街頭。”她想盡各種辦法掙錢,來維持孩子們的生活。雖然覺得苦,但她並沒有覺得自己這樣對孩子不好,反而更像同甘共苦的一家人。

  在2005年一名記者拍攝的一組圖片中,袁厲害所收養的那些孩子生活在如垃圾堆一般的“花園”裏,那是袁厲害收養棄嬰的一處地方,如今已經拆遷。自從那組圖片刊發以後,袁厲害就記住了“命若垃圾”這個詞。她把孩子搬到了條件好一點的場所,也就是起火的那個小院。那個小院本來是給兒子的,但袁厲害為了棄嬰還是把兒子“攆”了出去。

  “那個兩層樓的院能擱的孩子多。”小院裏有廚房,有洗澡間,她還給房間裏安裝了熱水器,因為“每週都要給孩子洗澡”。儘管她覺得自己已經盡最大努力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條件,但外界仍然覺得她“條件不夠”。

  孩子們的衣服,包括袁厲害自己的衣服大都是熱心人捐的,但她有時候還是會省出一些錢來給孩子們買點新衣服。

  “這是我給大啞巴買的,你看挺好的吧。”她説她自己都沒給自己買過新衣服,她一件衣服能穿好幾年。

  她還惦記著給另一個孩子袁園買打底褲,儘管孩子已經被送到了開封市社會福利院,就因為“她愛穿”,“我不吃不喝也得給她買”。

  這個沒讀過幾天書的女人不太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她跟孩子們説的最多的就是“你們要好好的,別跟別人打架,咱家窮,惹不起事”。不過好在上學不用怎麼花錢,她把適齡的孩子都送到了學校,自己承擔每個孩子每個月100元錢左右的午餐費。

  在收養期間,袁厲害做得比較多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帶孩子去做手術。“每個孩子來的時候都有病,豁子、白化病啥的都有”。

  儘管唇腭裂手術是免費的,但每次外出坐車、吃飯等費用還是讓袁厲害覺得為難。因為領孩子去的次數太多,她已經跟各個醫院的醫生混熟了,“開封醫院、鄭州二院、焦作慈善醫院、省中心醫院、省人民醫院的,都認識我。”有的醫生看她和孩子可憐,有時還會給她捐點錢。

  20多年來,袁厲害就是這樣帶大了她所收養的孩子。有的孩子被扔在她家門口時,臍帶還未剪斷。

  這個並不具備收養條件的普通人曾收養過100多個孩子,即使是出事以後,面對質疑,她仍然沒有改變之前的想法,“要是有窮孩子,孤兒,我還會管”。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