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俞正聲每天上網嗜好轉書攤 沒架子被百姓稱老俞

2013年03月12日 08:37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4日,俞正聲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中共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 新華社發

  3月4日,俞正聲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中共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 新華社發

  外出要求警車尾隨不擾民閒時嗜好轉書攤

  俞正聲:坦誠相見才能肝膽相照

  “有問題,提出來,在哪發生的什麼事,有什麼顧慮,告訴我們,坦誠相見才能肝膽相照。”

  2002年湖北省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期間,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的俞正聲在聽取委員意見建議時説了這樣一席話。

  11年後的2013年3月11日,俞正聲當選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成為中國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新領導人。俞正聲也是繼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鄧穎超、李先念、李瑞環、賈慶林之後的第八位全國政協主席。

  專題會議請人出題

  “這次我把我的‘肝’和‘膽’都亮出來,希望大家多想辦法!”俞正聲這樣為自己的講話收尾。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自2012年11月15日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後,俞正聲明顯加大了與各民主黨派的互動。

  去年12月下旬,北京的氣溫達到了零下10多攝氏度。在一天半時間裏,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一起,一一登門走訪中國的8個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3月4日,俞正聲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委員並參加討論時強調,人民政協是中國特色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重要作用。

  回顧俞正聲的從政經歷,他在過往崗位上與人民政協有著密切的“交集”。主政上海時,俞正聲與市政協的互動留下不少佳話。

  2009年,上海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一場專題會議上,委員們發言後本該俞正聲講話,出人意料的是,他竟請大家“出題”。當天,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交通、住房、就業等民生問題,俞正聲有問必答,與委員們交流得格外熱烈。

  去年上海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期間,他在聽取委員發言後説:“我也來與大家交交心,講講對上海的感受。”從委員自排的相聲講起,俞正聲暢談對上海文化的理解以及上海如何發揚長處、挖掘潛力、尋求突破。

  “這次我把我的‘肝’和‘膽’都亮出來,希望大家多想辦法!”當天,俞正聲這樣為自己的講話收尾。

  本著這種坦誠與信賴,俞正聲與政協委員們做到了肝膽相照。

  “要充分發揮黨外人士的監督作用,真心誠意地歡迎黨外人士幫助我們改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這是他到中央工作後在全國統戰部長會議上講過的一句話。言辭之下充滿真誠,希望為中國共産黨交到更多的摯友、諍友。

  百姓喜歡叫“老俞”

  在市民眼中,俞正聲沒有架子,外出時要求警車在後尾隨不擾民,很多老百姓喜歡叫他“老俞”。

  言談舉止中透著儒雅之風,俞正聲是一位學者型領導。籍貫紹興的他1945年出生在延安,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後,曾做過16年的技術工作。

  俞正聲先後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負責人,煙臺市長及青島市長、市委書記,建設部部長,湖北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自2002年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任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多做實事,多解決問題,不求波瀾壯闊,但求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是俞正聲的從政信條。輕車簡從的調研考察是俞正聲的一種工作方式。俞正聲講話往往不用稿子,調研不喜歡聽彙報,而是自己直接提問。他要求信訪部門和秘書,凡內容紮實、尖銳反映問題的群眾來信必須讓他過目。

  在市民眼中,俞正聲沒有架子,座車不設特殊號牌,外出時要求警車在後尾隨不擾民,走在路上和環衛工人、遊客隨意攀談,很多老百姓喜歡叫他“老俞”……而在一些幹部眼中,俞正聲很嚴厲,遇事總要盤根問底。

  俞正聲是個書迷,逛書店、轉書攤,是他忙中偷閒的嗜好。已有多年網齡的俞正聲,每天都會上網看新聞。

  俞正聲的父母親都曾擔任新中國省部級領導。其夫人張志凱現已退休,他們育有一子。以前在工作之餘,俞正聲有時也會上街買菜,有空時也會自己下廚。儘管他已是一個比較地道的北方人,但他依然鍾情南方菜。

  座談會開脫貧藥方

  在與甘孜州縣幹部座談時,俞正聲沒有泛泛而談,提出的要求很具體、很實在,就像開了一個“藥方子”。

  今年元旦剛過沒幾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還籠罩在嚴寒中。康定縣塔公鄉江巴村的扎西卓瑪老人家裏走進了一位遠來的客人,他就是俞正聲。

  1月6日,俞正聲飛抵海拔4200多米的康定貢嘎機場,在這個新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進行調研。

  坐在扎西卓瑪身邊,抱著可愛的孩子,俞正聲和老人話起家常。次日,他又冒雪來到爐城鎮老榆林村,看望因丈夫患尿毒症而致貧的村民曲初。

  在甘孜州這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俞正聲一路訪民生、問民情,更在一路思索。

  在與甘孜州縣幹部座談時,俞正聲沒有泛泛而談,提出的要求很具體、很實在,就像開了一個“藥方子”:積極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以提高年輕人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在內地為藏區勞動力多創造一些就業崗位,以就業帶動家庭增收……

  中共十八大後,俞正聲承擔起新的責任。在他這段日子的時間表中,民族、宗教工作佔據了顯著位置。

  團結和民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兩大主題。對此,俞正聲有深切體認。去年底的全國統戰部長會議上,他的一段論述令人印象深刻:“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係,始終堅持並不斷增進共識,以博大的胸懷對待不同黨派、民族、階層、宗教信仰者以及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廣大成員,實現和而不同基礎上的團結。”

  約見臺企問困難

  100萬隻蟹苗雖小,但俞正聲認為這是“兩岸友好合作的大事”。

  今年2月,俞正聲出席2013年對臺工作會議,在談到“為臺灣同胞多做實事、多辦好事”時,他提及一件關於大閘蟹的“大事”——上海連續第二年向臺灣苗栗縣輸出大閘蟹苗和專利養殖技術,以幫助當地發展觀光農業,滿足臺灣饕客的味蕾。100萬隻蟹苗雖小,但俞正聲認為這是“兩岸友好合作的大事”。

  俞正聲主政上海期間,適逢國際金融危機蔓延,臺資企業和其他各類企業一樣遭受了很大衝擊,令廣達董事長黃健堂驚訝的是,在企業出口“最危難”的時刻,俞正聲一對一地約見了他。“一見到我,他就問‘有哪些困難,不好意思開口的也要説一説’,這句話今天想起來,還是很溫暖。”黃健堂回憶。

  去年3月的一天,俞正聲悄悄來到臺資企業吉富新能源位於市郊的工廠,在生産線上與工人們交流了近一小時。“他姿態很謙和,懂太陽能和薄膜技術,鼓勵臺商探索高新科技、鼓勵企業轉型。而且他一定會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回電、回訪。”吉富新能源總經理劉幼海説。

  3月7日,俞正聲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臺灣代表團審議時説,要繼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堅持把團結廣大臺灣同胞作為對臺工作主線,努力為臺灣同胞多做實事、多辦好事,不斷匯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力量。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