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財政部官員被機場建設費問題難住 打電話求援

2013年03月08日 08:19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希望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和問責制度。預算監督不能是“錢花沒花”這樣的簡單追問。

  ——全國人大代表盧馨

  ●首先要完善預演算法,徹底消滅預算外的收入和支出,堅決確立並貫徹“先有預算後有支出、沒有預算不支出”的預演算法原則。

  ——全國政協委員段祺華

  據新華社電 “不知道財政部的同志,我這樣理解對不對?”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分組審議第三小組會場。華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戴仲川代表把目光投向會議室一角。列席福建代表團小組會聽取代表意見的財政部關稅司處長楊全州挺直身子。

  建議一般公共服務應零增長

  “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提到的一般公共服務,是不是就是行政機關的公用經費及相應支出項目?”戴仲川審查計劃報告、預算報告時説,如果沒理解錯,行政機關經費這一塊,2012年花的錢比2011年增長17.3%,比大部分民生支出實際增長率要高。

  戴仲川提出意見説,“昨晚9點我打電話去財政部,沒人接。我今天就要發言了,參閱材料昨晚才給我們,總要有人值班,回答我們的諮詢呀。”

  “我比較較真。”戴仲川説。

  楊全州表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並非就是行政機關經費支出,他的回答很專業:“2013年我們的一般公共支出增長1.5%,扣除公務員人員提檔工資增長和五年提級增長等以外,一般公共經費支出是負增長,其中三公經費增長下降1.5%,公共接待費用下降5%……2013年全國一般公共經費的預算增長1.5%……”

  “我建議最好零增長。”

  “這塊我們會進一步努力,儘量控制一般公共經費增長幅度。”

  機場建設費難住財政官員

  這番問答暫告一段落,戴仲川代表進入下一環節:“請教一下財政部的,我們每次坐飛機收的機場建設費算不算政府基金性收入?”

  “不好意思,等一下回答您。”楊全州趕緊翻開手中厚厚的資料書,又掏出電話悄悄找“外援”。“民航基金……對對,你幫我查一下。”

  “我們坐飛機要收機場建設費,一趟50元,連續收了20多年,這筆費用是不是政府性基金,不然收到哪去了?”

  代表質疑央企利潤少惠及百姓

  “還有關於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央企現在利潤挺好,但沒多少惠及百姓,算起來賺100元只出三分錢到社保基金,這個比例太低了。”

  繼戴仲川代表之後,又有四個代表發言,時間不知不覺過去。楊全州徵得第三小組召集人同意後,開始回答代表們的提問。

  “請問一下,煙草類每年利潤多少撥入財政?”安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丁世忠代表問道。

  會議結束,代表們紛紛離場,楊全州的本子上已記得密密麻麻。

  “今年部裏特別重視,保證代表團每個小組都有一名工作人員。我們每天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代表的問題向部領導報告,各個司局商量怎麼答覆,讓代表滿意。”楊全州對記者説。

  熱議

  預算資訊不充分監督效果打折

  代表委員審查審議討論預算報告,希望確立貫徹“先有預算後有支出、沒有預算不支出”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審查、審議、討論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而大家的發言,也多圍繞“預算報告怎樣編制更清晰,更易懂,更有利於監督”。

  為何報告看不懂?

  資訊充分才能評價花錢效果

  在廣東團審議中,人大代表盧馨將主題鎖定在了“資訊披露”上。

  身為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係教研室主任的盧馨坦言,報告披露資訊不充分,沒有具體的用途説明,所以“讀起來費了很大勁兒”。

  “很多收支項目的説明,只有增長或者降低,完成了預算多少,沒有進一步資訊。”她舉例説:“比如中專教育,安排了1.1億元。這些錢用到了多少所學校?多少學生從中受益?”

  “沒有充分的資訊,就達不到監督效果”,盧馨認為難以從中評價錢花的到不到位?而評價花錢效果,正是人大預算監督的目的,否則就會“只問花錢,不問效果”。

  收尾時,她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希望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和問責制度。預算監督不能是‘錢花沒花’這樣的簡單追問”。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預算報告的資訊應該更多更詳細的公佈。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大家馬上就能看懂,還需要各方面專業知識的提升。

  預算外資金怎麼管?

  完善預演算法消滅預算外收支

  全國政協委員、律師段祺華説,雖然政府每年制定預算交人大審查,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預算外收入,同時超出預算外的支出也存在。例如,2008年國務院決定投資4萬億元,在預算批准前預撥一定比例的項目資金,在批准後,按照批准的預算執行。

  段祺華認為,我國的預算審批不嚴格,主要在於預算過於粗略且缺乏比較詳細的説明資料,因此人大很難對其進行深入審查;同時,預算審查的專業性、技術性、政策性比較強,但人大特別是地方人大缺少這方面的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此外,預算審查的時間過短。最後,《預演算法》第54條與第53條規定不協調,使得財政超收收入往往由政府自行支配,使得預算審查、預算約束形同虛設。

  賈康也稱,預算的嚴肅性還需要提高。一些部門預算隨意增減,這樣導致最初審的預算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存在隨意性。因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提高預算的嚴肅性。

  賈康認為,除相關部門編制預算時要更嚴謹外,還要增加預算編制透明度,及時公開調整內容,媒體持續追蹤。

  段祺華建議,首先要完善預演算法,徹底消滅預算外的收入和支出,堅決確立並貫徹“先有預算後有支出、沒有預算不支出”的預演算法原則。同時,嚴格對預算報告的審批,全面深入審查每一項預算,杜絕任何尋租空間,才能真正達到遏制貪污腐敗之目的;加大監督力度,對於違反預演算法的行為,要追究刑事責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