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國女性社會角色變遷衍生多元化“頭銜”

2013年03月07日 1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8日是國際婦女勞動節,中國社會對女性話題的關注度逐漸升溫。一個最明顯的現象是,街頭巷尾及網路上有關婦女節的廣告和行銷越來越多,精明的商家將這個節日包裝、演繹成為一個全新的消費節日。

  無論是喊出“做女人,我驕傲”的京東商城,還是喊出“愛自己,女人我最大”的淘寶、天貓,抑或是在現實中標榜“我負責讓利,你負責美麗”的百貨商場,都在以琳瑯滿目的打折促銷、溫馨細緻的專屬服務,為“她經濟”推波助瀾。

  社會學者艾君認為,日顯蓬勃、火熱的“她經濟”不過是女性社會角色變遷在經濟層面的縮影。“在消費領域,女性撐起的不止‘半邊天’。”

  生活中,女性家庭地位的上升成了不爭的事實。女新網友“毛毛蟲子愛睡覺”表示,在家裏,自己是當之無愧的“女王”。“他每天跟誰打了電話,跟誰見了面,做了什麼都會彙報,QQ、微博、手機密碼我都知道,吵架也大都是他認錯、道歉。”

  女性社會角色的變遷帶來了對女性稱謂的多元化。“女王”“爺”“白骨精”“白富美”等新興詞彙,一改過去女性弱勢的傳統形象。

  精明的商家們在促銷時也都不約而同的避開了“婦女”二字。在天虹商場從事樓面管理的徐佳楊美告訴記者,許多女性對於“婦女”這個稱呼接受程度較低,商場將“婦女節”稱為“女人節”是為了迎合大多數女性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