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科院院士焦念志:警惕海島消失造成海洋權益喪失

2013年03月06日 10: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焦念志5日在兩會期間表示,自然因素造成世界各地海島不斷消失。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中,有些島嶼的面積正在減少,有些島礁甚至已經消失,對中國海洋權益造成威脅。

  “海島的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現實。且不説人為開發造成的島嶼消失,單就自然因素造成海島消失的例子就不勝枚舉。”焦念志在福建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舉例説,1996年,印度羅哈恰拉島被海水淹沒,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從地圖上消失的有人居住的小島,而當時尚在附近的另一個小島葛拉馬拉島,如今也已被淹沒了一半;太平洋南部東加王國北部的瓦瓦烏等34個島嶼,陸地面積115平方公里,正在面臨珊瑚滅絕的危險。

  焦念志説,正因為小小島嶼背後的巨大海洋權益和海島消失的嚴酷現實,有的國家不惜代價“保護”。

  “我國在南海的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的200多個島嶼,幾乎都是珊瑚礁島,很容易受損。”焦念志分析説,除了一些人為因素之外,島嶼正在遭受各種自然侵蝕,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流沖刷、季風影響、颱風侵襲、海嘯、地震等。以西沙群島一個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的島嶼為例,它常年受潮水和季風、特別是颱風的影響,整個島嶼面積迅速縮小。而幾年前還在的鹹舍嶼,現在海面上已經看不見了。

  國家海洋局2012年公佈的《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近2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三年中國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從1980年至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約85毫米,平均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公報預計,未來中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上升,2050年將比常年升高145-200毫米。按照此速度,屆時有些海島將在中國版圖上消失。

  就南海珊瑚礁島而言,比海平面上升威脅更大的是海流沖刷、季風作用和颱風侵襲。必須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提出多種應對預案,儘快實施有力措施。

  焦念志建議,在已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的基礎上,制定專門針對領海基點島的保護法以及專門針對珊瑚礁島的保護法,構建區域海島管理體系,建立海島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的綜合管理機制。

  針對珊瑚礁島的保護和修復,焦念志建議修建無不良後效的防波堤,阻止岸線侵蝕退縮,實施珊瑚礁保護培育工程,還可在礁盤海灘修建鳥架,吸引海鳥安家産糞,形成良性生態迴圈,並移植栽培耐鹽植物,防風固沙。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