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不要對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過於敏感

2012年11月13日 08:2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將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引起境外媒體熱議,一些媒體在報道評述的同時,也流露出“五味雜陳”的複雜心態。一些日本媒體表現得更為敏感,認為這是中國進軍海洋的宣言,是對釣魚島問題的不點名回應,無疑會引起西方的關注和擔憂。

  中國在不同時期曾提出過建設“體育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等戰略,也沒見國際社會有多大的輿論反應,為什麼對建設“海洋強國”這個問題,一些境外媒體竟如此敏感?

  原因在於,有人習慣地沿用“逢強必霸”的思維定勢,把某些國家對外擴張的“歷史軌跡”套用在中國身上。它們想當然地認為,日益強大的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就是“謀求海上霸權”,必然會加大海上軍力擴張,必然伴隨著“槍炮相加”的硝煙瀰漫,必然對世界和平發展帶來威脅。

  縱觀歷史,任何大國的崛起必然伴隨其海洋化的進程。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的歷程中,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海洋戰略,加大建設海洋強國的步伐。與世界其他大國對海洋的掠奪與侵襲不同,中國在走向海洋的過程中始終秉持敬畏之心。600年前鄭和船隊浩浩蕩蕩所到之處,帶給世界人民的是財富是友誼是和平。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為各國商船護航,中國“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巡診救護,都是在維護和平的旗幟下進行的。即便是近期,在應對處置島嶼爭端過程中,中國也始終保持著最大的和平誠意和最大的外交努力,面對挑釁和滋事,中國政府和軍隊表現出對和平的最大堅守。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世界主要海洋國家將海洋權益視為核心利益所在,積極推行新一輪海洋經濟政策和戰略調整。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發展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中國是一個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1.8萬公里海岸線的大國,建設海洋強國、維護海洋權益是發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國海洋權益維護和拓展的題中之意。

  一些人對我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的正當之舉説三道四,對我構建和諧海洋所做的積極努力置若罔聞,甚至炮製“強國威脅論”、“海上爭霸論”等,其目的是不想看到中國的強大,阻礙和遲滯我發展進程。

  十八大報告莊嚴宣佈,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的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始終秉持建設和諧海洋的理念。

  奉勸那些總喜歡拿中國説事的人,不要對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過於敏感、大驚小怪,不要那麼杞人憂天、惴惴不安。

  大多數國家和人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美好的期待,對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發揮更大作用有熱切的期盼。愛好和平的人們一定會看到,中國建設海洋強國不是威脅而是機遇,是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擔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