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媒體盤點兩會熱點:中央機構人事變動受關注

2013年02月28日 19:26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這次兩會除了有著換屆的看點以外,更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希望和新的期盼。民眾的期盼寄託在代表委員們的身上,寄託在制度的建設與變革上。關注誰?關注什麼?在兩會召開前,本期特別為您梳理其中的人物看點與制度觀察,希望我們在兩會上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按修改後的選舉法,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首次實行了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進行選舉,打破了過去近60年城鄉居民在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選舉上“一人一票、但同票不同值”的局面。35個選舉單位投票選舉産生的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將和2237名全國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事。

  各種社會熱點問題將在兩會上求解,而所有熱點焦點問題也須通過會場內的人最終實現解決。我們關注他們,就是關注我們自己,關注,也是我們參與政治的一種方式。

  那些穿過“部長通道”的人

  截止到2月23日上午10時,人民網與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進行的2013兩會網路調查有超過72萬人參與,社會保障、反腐倡廉、收入分配話題位居熱點問題前三。

  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分析師龐胡瑞看來,兩會雖然還沒開始,但反腐、環保、醫改、教育、社保等領域無疑將會是今年兩會的熱點,高層領導也會有所回應。

  實際上,十八大之後,新一屆中央領導人已經頻頻就民眾關心的改革、反腐等議題表明立場。習近平強調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李克強則多次公開論及“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要通過改革讓百姓受益”。反腐問題上也一直重拳出擊,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等一批高官因違紀落馬。三個多月來,據不完全統計,至少27名廳級以上幹部被處理。

  這次習近平等中央領導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意料之中,他們在兩會上的一舉一動必然牽動著公眾的神經。龐胡瑞認為,反腐肯定是兩會的一大看點,“甚至可以大膽假設,在兩會之後會形成一個關於反腐的綱領性的共識”,而紀檢系統那些在反腐問題上有重要話語權的人無疑會被置於耀眼的閃光燈下。

  具體到醫療改革、收入分配、房價、環保、高鐵、食品安全、戶籍改革等關乎國民生計的問題,各部委的掌門人、國家政策最高級別的實際執行者們勢必要給民眾一個清楚的答覆。

  根據多年來上兩會的記者介紹,人民大會堂北門通道約百米的紅毯被記者們稱為“部長通道”,自2008年於此設立集中採訪區以來,每年都是媒體鏖戰的場所,因為大人物們在這裡説出的只言片語,都可能傳達出重要的政治訊息。而在穿越此通道時,哪個部委的掌門人被圍堵得最嚴實,往往也代表了媒體風向和社會輿論動向,以至於一些“經驗豐富”的部長對記者們的熱情心有餘悸,特意繞開這個通道,從更隱秘的通道入場。

  不過,無論如何,公眾都希望這些核心部門的掌舵者們説上幾句。去年兩會上,環保部長周生賢在控制氮氧化物問題上做了“自我批評”,其誠懇被外界稱道。今年,關於PM2.5爆表、灰霾天氣、地下水污染等問題將等著他繼續回答;此前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進行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結果遲遲不予公佈,或許屆時可以問問國土資源部長徐紹史;一直因爭議不斷擱淺的怒江水電開發如今重啟,個中緣由水利部長陳雷來解答最為合適。

  除了外交部、發改委、環保部等熱門,龐胡瑞還預測,國家能源局這個冷門也會因為越來越高的油價以及油品品質而在今年兩會上成為熱點。

  此外,中央機構的人事變動也會備受關注。周小川的去留一直被人熱議,而鐵道部長盛光祖和財政部長謝旭人已經分別在江蘇、河南當選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當了人大代表,顯然就不能繼續當部長了。”《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分析時説。總之,公眾的疑問很多,而在“部長通道”上,可以盡情將積攢了一年的問題拋給大人物們。

  回避不了熱點的地方大員

  跑過全國兩會的記者往往感慨,平時很難採訪到的官員,在兩會上都能輕易“逮著”,這些官員們甚至絲毫不回避一些敏感問題。

  梳理全國人大代表的來源和身份,官員是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聲音不容忽視。一般來説,各省、市、自治區的書記、省長(市長、主席)、各地級市的市長是全國人大代表,省、自治區內重要的副職或重要職能部門的一把手往往也會是全國人大代表。

  如此多的官員密集出現在兩會上,對媒體來説自然是個機會,這些官員也願意去配合媒體,將兩會當做地方政府發聲的重要陣地,甚至就區域內的熱點事件做出回應。

  去年兩會上,重慶代表團的開放日一度吸引了超過500名記者,如今薄熙來事件已經進入了司法程式。重慶市長黃奇帆説,重慶如今正努力消除薄熙來、王立軍案件的嚴重影響。外界一直在關注重慶的動向,想必今年的重慶團也不會冷清。

  也是去年兩會上,針對三鹿事件問題官員的復出,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回應道:“任用幹部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看一時一事,還要發揮他的長處和特點。三鹿事件過去好幾年了,一些同志受到處分,現在安排工作是正常的。”今年兩會上,張慶黎可能得再次回答相同的問題,因為因三鹿事件被免去河北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職務的吳顯國最近出任了河北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一年來全國的熱點事件很多,剛剛轉正的山西省長李小鵬治下的山西從去年底開始發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1225”山西呂梁山隧道爆炸事故、“1231”長治苯胺泄漏事故、“17”陽煤集團瓦斯事故……這再次引發外界對“晉官難當”的感慨。除了要面對官場與煤産業間錯綜複雜的生態,還要解決煤電的關係,並讓山西走出産業轉型的困局,李小鵬的山西之治肯定會在兩會上受到關注。

  熱點事件發生地的官員到北京來了,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比如參與處理去年年初烏坎事件的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肯定也會成為兩會上的熱點人物。龐胡瑞説:“説到底,我們關注熱點人物,就是關注人物背後的事件,也是關注老百姓關注的事件。”他覺得,像寧波、什邡等地代表著一類型的污染問題,還有各地的礦難,民眾都希望這些地方的主政者在兩會上做出回應,“可以想到,很多地方領導會在兩會上面對這些問題。”

  兩會上往往還有一些地方官員因為主政的地域而引人矚目,比如一直以來頗受關注的治疆、治藏話題,將把努爾白克力、洛桑江樹等人推到鎂光燈下。

  仕途耀眼的政治新星

  此次兩會處於換屆之年,代表委員中的許多官員在十八大之後因為仕途升遷而躍入公眾視野,他們的履新在兩會上也會受到關注。

  查看官員們的年齡譜係,“60後”省部級官員開始進入政壇的主流。據不完全統計,現任“60後”省部級(包括副省級)幹部一共200位,在未來五到十年,他們的理念和風格將深刻塑造地方治理的特徵,他們中的不少人也將會進入更高層,進而影響中國未來的走向和命運。

  胡春華、孫政才已經從“60後”政治群星中脫穎而出,雙雙入選政治局委員,並在去年底調整到了新的崗位,備受矚目。胡春華個人前途問題一直在兩會上被人追問,但胡春華往往避而不談。孫政才在接替張德江出任重慶市委書記後,被外界寄望在重慶“開拓新局”。已經在農業部長、吉林省委書記兩個正省級崗位上歷練過,孫政才主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將重慶的事辦好。而他一向都能自信坦誠地面對媒體,不講官話,相信這位農學博士出身的官員會繼續在兩會上引起媒體的興趣。

  在鄧聿文看來,“60後”官員是現實主義者,強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但骨子裏又追求改革,特別是對漸進改革情有獨鍾,對他們施政方式的關注,將是對中國社會未來的關注。此次,胡春華和孫政才,他們的履新表現將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除了胡春華、孫政才外,還有張慶偉、陳敏爾等6位省部級正職“60後”幹部,他們也將以其年輕、高學歷、有實踐經驗等特點在兩會上引起關注。對整個“60後”官員群體,鄧聿文認為他們在中國政壇活躍的黃金時間是在十八大後的30年裏,而這一時期是中國崛起的關鍵階段。

  相比“60後”,龐胡瑞則建議在兩會上關注一下嶄露頭角的“70後”官員,因為“‘60後’相對謹慎,講的大方向會相對多一些,而‘70後’進入官場也10年以上了,作為地方的一把手第二號人物或次重要的領導,也很有實踐經驗和發言權,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堅定擁護者,理念可能更新銳一些,不會拘泥守成。”至於更新的“80後”,他覺得他們還“無法把握議題設置的方向”。

  不同時期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會影響官員的執政風格,而他們的施政方式則直接反饋于社會。除以年齡劃分外,還有些官員以鮮明的風格受到社會關注,這些個性官員也會在兩會上成為熱點,譬如剛剛調任太原市長的耿彥波,不出意外的話,會在下個月的北京被問到造城的話題。

  受推崇的“炮手”們

  撇開官員群體,代表委員中總有一群人以敢説敢言而受到媒體的推崇,有些還“不按常理出牌”,他們被稱為兩會“炮手”。這于他們而言,是參政議政的第一步,對公眾而言,則是他們盡到了為民代言的責任。

  鄧聿文説:“歷年兩會,有些人大代表都‘放炮’,而相比往年,今年的人大代表可能‘放炮’的更多,發言更開放,因為環境更寬鬆了,更活躍了,習近平也在與民主黨派座談的時候講了,要講真言,兩會上不講真言,還等啥時候講呢。”

  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和全國政協委員葛劍雄已經是兩會上的老“炮手”了。就自己熟悉的醫療領域,鐘南山多年來在兩會上力陳其弊,抨擊新醫改方案,指責醫務工作者人文精神淪喪,炮轟保健品市場亂象,許多問題經他之口,在兩會上引起高層重視。今年兩會上不知道鐘南山又會説什麼,但毫無疑問,他不會光是歌功頌德。

  葛劍雄自從2008年成為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之後,“葛大炮”、“高齡憤青”、“犀利老頑童”等名號就沒有離開過。去年兩會上,他更是公開質問教育部長袁貴仁,讓其就2012年考研泄題事件作出答覆。除了縱論教育弊端,葛劍雄還關注政治、民生領域,所言同樣大膽熱辣,他相信對政府的批評、監督,是補臺而非拆臺。在新一屆政協委員任期內,葛劍雄肯定還會繼續堅持自己的風格。

  代表委員並不是來兩會“打醬油的”,而那些因雷人雷語被關注的代表委員也是少數,那是議政能力不足的表現,只有代表委員們勇於“開炮”,才能將相關問題經由媒體傳播後變成影響更廣的民眾呼聲,給決策者帶來壓力,繼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公眾希望兩會上的“炮手”越來越多,這樣以來,兩會的氣氛才會更加活躍。與此同時,民眾的民主意識也越來越強。龐胡瑞注意到,已經有一些網民在兩會前一再要求代表委員為民代言,比如著名調查記者王克勤在微博上為“大愛清塵”公益項目尋求代表委員的支援,李銀河則繼續網上徵集願意遞交同性婚姻提案的人大代表。畢竟,兩會是全社會的政治盛宴。

  許多跑兩會的記者反映,在兩會上,政協會議更有“料”,相對超脫的身份讓政協委員往往更敢言,更敢於“開炮”,提案也更尖銳,這已經成為每年兩會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也許正因為此,許多人對政協有著更高的期待,期待他們的呼聲成為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力。

  袁隆平、厲以寧等人每年兩會上都有精彩的言論,龐胡瑞説,許多政協委員都是各自領域的翹楚,他們的發言既尖銳又有一定的權威性,在兩會上自然能迅速形成輿論,並有效地擴展成整個社會的輿論場,因此可以多關注他們。

  儘管我們不指望這些代表委員們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很有改革性的看法和意見,但龐胡瑞説:“只要他們能把意見傳達上去,反映上去,為民而呼,能在未來的政策變革中起到哪怕一丁點兒作用,我覺得這都是一種改變。”而關注這些兩會上的人,就是關注我們自己。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