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兩會前瞻:戒奢以儉清政風 中國且度數重關

2013年02月28日 17: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來,中國上下戒奢以儉清風漸起。民意寄望此風長久,也憂從行動到習慣,從政策倡導到制度護航,水復山重。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大唐名臣魏徵之語警示歷代當政者。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開,報告提出建設廉潔政治,要求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隨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內容細緻到“輕車簡從”,“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強調,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不過月余,習近平再次指出,“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幾日後,在《網民呼籲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材料上,這位新晉中共最高領導人又批示,“浪費之風務必狠剎!”

  新一輪清政風由此日刮愈緊。春節前,2013年全國人代會、政協會改進會風的15項和16項措施分別公佈,地方各級陸續跟進。新春各類年會、團拜等應聲而減。公益組織發起的“光碟行動”在民間風起雲湧,社會風氣隨之漸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日前表示,餐飲領域奢華消費的勢頭初步得以遏制,高檔餐飲企業的營業收入有所下降。抽樣調查顯示,北京高檔餐飲業營業額下降35%左右,上海市下降超過20%,像燕窩、鮑魚這類産品下降40%左右,魚翅下降70%以上。

  如何從實、從細戒奢靡揚儉約?有民眾擔心中央決心大,基層落實少,制度、監督跟不上,作風轉變無觸根本。

  以“三公”消費(公款吃喝、公務用車和公務出國三方面的消費)為例,中國每年近萬億元人民幣花費在此。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曾頒發多部文件、禁令遏制,各級地方政府也採取過一系列舉措,但收效甚微。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教授范柏乃認為,“三公”消費愈演愈烈,原因有三:一是公共權力長期封閉運作;二是公共資源責任主體長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誰不花”的結果;三是社會公眾監督嚴重缺位,忽視了民間智慧和公眾力量。

  政風涉及方方面面,清風可謂關山重重。一是制度關。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認為,遏制政府機關鋪張浪費,根本在監督政府財政預算。

  范柏乃則指出,中國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制度漏洞,如預算編制範圍不完整、科目編制不科學、追加頻繁。“預算是法律,要強化預算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剛性約束,預算收支程式法律化,明確預算收支的法律責任。”范柏乃強調。

  二是落實關。在官,從“隨便吃”到“不敢吃”,乃“被迫之舉”;在民,吃光碟中餐,才是自願。輿論認為,措施具體、制度健全,都不如狠抓落實。若從雷厲風行的行政法律手段到春風化雨的文化浸潤,最終使“不敢吃”、“不敢奢”變成“不想吃”、“不想奢”,政策可謂落到實處。

  三是監督關。“上級監督下級太遠,同級監督同級太軟,下級監督上級太難,組織監督時間太短,紀委監督為時太晚”,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曾指出,群眾、媒體監督官員、政府,這條路子一定要暢通,才能避免問題被捂在蓋子裏。

  決以此風度民心。2月初,習近平赴甘肅考察時再次強調,“使那些享樂思想嚴重、熱衷於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群眾的幹部,受到警醒和懲戒,用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黨心民心。”

  兩會召開在即,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能否推動中國政壇新風,民眾拭目以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