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廣西天等縣否認為面子叫停對山區孩子愛心捐助

2013年01月22日 15: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有關部門”拒捐引發網民眾怒

  “政府部門面子比孩子挨凍更重要?”這幾天,一則關於愛心捐助行動被拒的消息在網路上傳得沸沸颺颺。

  事情緣起于一家中央駐廣西媒體記者下鄉走訪時的發現。今年1月,該記者在廣西天等縣馱堪鄉孔民小學看到有很多孩子穿涼鞋、睡涼蓆,在只有5攝氏度的教室裏學習。看到這一幕,他立即聯繫當地誌願者將籌到的近百件衣物送到孔民小學。但這些捐助物資對於全校孩子來説還遠遠不夠,他又通過所在媒體的官方微博向社會呼籲,並公開了孔民小學校長農康宏和當地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的手機號碼,以便外界進行愛心捐助。

  讓這名記者沒想到的是,當初多方聯繫物資而不得的學校和當地相關部門,在隨之而來的各地網友熱心電話面前,卻有些招架不住了。他忍不住感慨:“沒有物資你們急,有了物資你們更急。急被上級責怪,急不知道怎麼接收物資,這不是有點‘葉公好龍’嗎?”

  隨後一篇據此事件寫成的網路評論,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評論寫道:“最冷寒冬”裏廣西山區小學生穿涼鞋睡涼蓆的消息引起了各方關注……愛心人士的衣物、鞋子等也在源源不斷地匯入學校。然而就在大家傳遞感動、聚沙成塔時,一直聲稱沒有物資來源的當地有關部門卻拒絕設立物資接收賬戶,並要求記者停止呼籲愛心人士的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災區”的帽子。還有人甚至抱怨愛心人士電話太多,不懂得如何處理這突如其來的“驚喜”……天寒比不上心寒。為保面子不顧孩子的裏子,保位子比做實事重要,官本位思想何其嚴重。

  “有關部門”的拒捐引發了網民眾怒。截至發稿,在新浪微博上,“頭條新聞”根據這條新聞寫成的微博,引起轉發10361條,評論3553條。“央視新聞”、“人民網”等微博也紛紛發表了對這一事件的評論。一時間,對當地官員懶政、不作為的指責聲不絕於耳。

  沒想到一場愛心捐助引起這麼大風波

  “從18日晚上開始,電話、短信快把我手機撐爆了。”農康宏説,記者走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的捐助紛至遝來,在告知20多位好心人學校地址後,從19日晚他開始婉拒其他愛心人士的捐贈了。據統計,截至1月20日晚,學校共收到愛心棉被38床,運動鞋124雙,羽絨衣124件。農校長認為,孩子們過冬的棉被、衣鞋已基本夠用,需要更多課外書籍和文具。

  西部計劃志願者小韋是此次捐助活動的另一名當事人,21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繫上她時,她無奈地説,自己只是一名志願者,沒想到一場愛心捐助活動卻引起這麼大的風波。

  小韋説,1月6日她和志願者夥伴將“心守家園”項目募集到的物資送到指定的懷安等幾所小學。活動結束後,她在個人微博上把活動情況進行發佈。那名中央駐廣西媒體記者看到微博後主動聯繫她,並表示願意與她們一道為學生送去過冬的衣物等物資。1月11日,這名記者將一批愛心物資送到天等縣馱堪鄉孔民小學發放。

  1月17日晚10時多,小韋關了電腦準備休息,此時手機毫無預兆地響了起來,來電顯示為東北打來的電話。小韋一開始懷疑是騷擾電話,但鈴聲一直響個不停,她接通後,對方稱在江蘇衛視上看到了她的電話,想要給天等縣的孩子們捐贈物資。挂完電話,小韋便致電那名中央駐廣西媒體記者,抱怨對方為什麼沒有徵得她同意,便將她的電話號碼公佈了出去。

  隨後的幾天,小韋每天都會接到幾十個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作為一個沒有太多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的志願者,這些來電給她帶來了極大壓力。當那名記者要求小韋提供一個捐助賬戶時,小韋無法提供,她工作的共青團天等縣委也沒有對外接收捐助物資的賬戶。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