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夢在前方 路在腳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力實現“中國夢”

2013年01月04日 19:54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時代解讀,既飽含著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宏偉願景,為黨帶領人民開創未來指明瞭前進方向。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我們的復興之路、追夢之旅。我們要朝著“中國夢”曙光初綻的方向奮勇前進,開創祖國更為光明的復興前景。

  “中國夢”彰顯

  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有夢想飛翔,夢想決定著人們奮發努力的方向。“中國夢”超越以個人成功為標準的“美國夢”,以個人成功與人們共同幸福為目標,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追求。早日實現“中國夢”,意義深遠。

  “中國夢”具有最大限度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偉力,無論面對多少挑戰、多大困難,始終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智慧為底蘊,給人以希望、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曾經飽受欺淩,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國夢”在無數矢志於民族復興的仁人志士心中從未泯滅過。夢想不滅,希望永在。“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著中國砥礪前行的腳步。“五四”運動以來,匯聚了中華民族先進分子的中國共産黨,率先破解了“中國夢”的密碼,找到了實現“中國夢”的路徑,波瀾壯闊的鑄夢世紀工程大幕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續推進,“中國夢”的動力之源全面激活,“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故事”精彩呈現,中國人民從未像今天這樣離偉大的“中國夢”如此之近!

  “中國夢”為探索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道路開闢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國夢”,既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也是中國人民開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偉大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一條康莊大道,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是中華民族的“人間正道”。近年來,中國既成功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又在推動世界經濟擺脫危機、走出低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事實證明,實現“中國夢”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們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已經以與國際社會互利共贏和平發展的嶄新實踐,為人類社會向更高級的文明形式演進提供了新範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彰顯“中國夢”的時代特徵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相應地,“中國夢”也呈現出這個階段的諸多重要時代特徵。

  一是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的“實力特徵”。“中國夢”的第一要義,就是實現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並未根本改變。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到2020年的宏偉目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一指標體系,構成了現階段“中國夢”的基本圖景。

  二是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徵”。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提升幸福指數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物質因素,又要考慮非物質因素,從根本上講,就是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和諧的水準。黨的十八大著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將“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納入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等等。這些和諧因素的充實,對“中國夢”的階段性特徵作了更為清晰的描繪,也為“中國夢”增添了更加美麗的幸福光環。

  三是中華文明在復興中進一步演進的“文明特徵”。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幾千年不斷延續、傳承至今的文明,但要體現現代文明色彩,就必須超越數千年來創造的農耕文明形態。

  黨的十八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佈局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昇華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標誌著中華文明格局開啟了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更高階段演進的新里程。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文明必將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四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特徵”。《共産黨宣言》指出,共産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中國夢”具有多個維度,而其價值維度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之中,並且強調,“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這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必將極大提升“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以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

  共圓“中國夢”

  今天,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黨和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以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努力把“中國夢”變為現實。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儘管“中國夢”的曙光就在眼前,但要全面實現,仍須經歷艱難漫長的追夢之旅。我們要把偉大的夢想變成美好的現實,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持立足新起點,不斷創造新業績。

  一要勇於衝破陳舊觀念的障礙。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能走多遠,實踐就能走多遠。思想解放的每一次深入,都能帶來實踐進一步發展。為了實現“中國夢”,我們首先必須解放思想,衝破落後思想觀念的障礙。當前,思想解放面臨著雙重歷史任務,既要防止已見成效的東西固化為恒定不變的僵死模式,又要防止西方通過話語霸權輸出滲透固化人們的思維方式。我們要遵循黨的思想路線要求,勇於衝破束縛與禁錮人們頭腦的落後思想觀念與陳舊思維方式,以及各種不符合實際的主觀偏見等等,堅定不移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實踐發展需要出發,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

  二要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中央領導同志最近強調,要“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確存在既得利益者不願意讓渡利益的問題。當前,能否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已經成為執政黨能否凝聚民心,帶領人民群眾攻堅克難、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全黨同志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只有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精神,敢於涉險灘,通過深化改革調整利益關係,才能切實保證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為實現“中國夢”掃清羈絆、打下基礎。

  三要勇於發揚真抓實幹的作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如果空喊口號、不見行動,或者敷衍了事、馬虎應付,“中國夢”就可能成為“空想”。我們只有克服浮躁情緒,拋棄私心雜念,不等不靠、迎難而上,全力以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去,把各項建設的目標、要求、責任、措施具體化,把每一項工作都往實裏抓、往深裏推、往細裏做,“中國夢”才能最終實現;只有一步一步跟蹤問效,確保各項建設的每一個過程和環節都精益求精,才能扎紮實實鑄就精彩的“中國夢”;只有進一步健全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和追究責任的長效機制,及時發現並堅決糾正種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浮誇作風和不切實際的做法,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各地區各部門樹立真抓實幹的作風,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共圓我們的“中國夢”。

  (執筆:趙周賢 劉光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周劍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