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百年追夢與民族自強

2013年01月04日 19:4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鬥的歷史。的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看,沒有任何一個夢想像“中國夢”那樣打動人心、激勵人心、凝聚人心,也沒有任何一個夢想像“中國夢”那樣成為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之犧牲、為之探索、為之奮鬥的偉大追求。

  一、“中國夢”記錄著中華民族從飽受屈辱到贏得獨立解放的非凡歷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隨著另一場夢的破碎産生的。長期以來,中華文明以其獨有的特色和輝煌走在了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過巨大的貢獻。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興起,隨著近代工業革命腳步的加快,中國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統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所造就的夢想之中,等待著“萬國來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等來的卻是亡國滅頂之災。

  1840年爆發的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不但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打碎了“天朝之夢”。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系列的侵略戰爭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被迫簽訂,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與苦難世所罕見。這證明了一個鐵律:落後就會挨打,生存必須自強。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絕不會將自己的命運任人擺布,更不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而無動於衷。在西方列強和帝國主義入侵下隨之而興的,是中華民族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的喚醒,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提出。

  中華民族猶如一頭沉睡的雄獅。在喚醒中華民族萌發出中國夢的過程中,無數仁人志士屢踣屢起,不懈探索奮鬥。他們曾經學習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以實現富國強兵的夢想,換來的卻是一次次慘痛的失敗;他們曾經寄希望於封建君主的“維新新政”,以實現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的夢想,換來的卻是封建統治者的無情鎮壓;他們曾經渴望通過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創建像西方那樣的民主共和國,換來的依舊是四分五裂、戰亂頻仍、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舊中國。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那樣:“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麼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一切別的東西都試過了,都失敗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這樣,西方資産階級的文明,資産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産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産。資産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産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

  真正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上實現“中國夢”的人間正道的,是中國共産黨人。中國共産黨自1921年誕生之日起,就在華夏大地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這場前無古人的偉大革命中,中國共産黨從蹣跚學步的幼年迅速成長起來,經歷過一次又一次血與火的考驗。從大革命失敗的血雨腥風到井岡山的星火燎原,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經過萬里長征後在抗日烽火中再起,從奮起反擊國民黨軍的全面內戰到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正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隨著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夢”演完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悲壯的第一樂章,掀開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而奮鬥的新篇章。中國人飽受屈辱、任人擺布的歷史一去不復返,開始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新時代。

  從1840年起,中華民族為實現中國夢,整整走過了109年,才邁出了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這一百餘年的前80年間,中國人民始終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和奮鬥,才把中國從黑暗引向了光明。在整個中國革命中,中國共産黨為了實現“中國夢”犧牲了數百萬優秀黨員,中華民族犧牲了上千萬英雄兒女,英烈們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對於這段歷史、對於為這段歷史而獻身的先烈,我們要永遠銘記。

  二、“中國夢”承載著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艱辛探索的偉大歷程

  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同志等老一代革命家就帶領中國共産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一個繁榮昌盛、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我們建立起具有中國自己特點、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根本制度。首先建立起來的,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紐帶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這一國體的建立,使新中國有可能在對極少數敵對勢力實行專政的同時,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我們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建設起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以“兩彈一星”為標誌在國防和高科技領域中取得了重要突破,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全面推進。

  總之,新中國建立後的20多年間,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走過了許多國家需要上百年時間走完的路程,在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上出現了少有的和平建設局面,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地朝著“中國夢”的目標前進。

  然而,探索的道路並不平坦。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實行徹底的民主革命並取得勝利固然不易,在這樣的大國窮國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更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偉業。實現偉大的夢想,想要一帆風順,沒有犧牲,不付出代價,是難以想像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就是這樣的沉痛教訓。

  同歷次犯錯誤一樣,從失誤中警醒,並以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徹底糾正錯誤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國共産黨自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一面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地糾正毛澤東晚年所犯錯誤,實事求是地充分肯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偉大功績,一面應對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開創了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在華夏大地再一次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創造出令世人驚嘆的中國奇跡。

  30年前,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鄭重指出:“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沒有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的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不可能形成這樣的結論。沒有過去的沉痛教訓,也不可能得出如此深刻的結論。從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清晰地寫在中國共産黨的旗幟上,成為一次又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接力奮鬥的偉大事業。

  我們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新格局。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準實現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隨著道路的拓展、理論的創新不斷向前發展,總體佈局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四位一體,又發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不但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的拓展和發展,而且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的推動下,人民代表大會根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及其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並且逐步探索形成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得以形成並繼續完善。

  改革開放新時期全部成就歸結到一點,就是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它們“三位一體”,分別以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共同支撐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形成了最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經驗。有了道路、理論、制度支撐的“中國夢”距離我們不再遙遠,它是必定實現的美好未來。

  三、“中國夢”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程似錦

  從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我們正在為實現“中國夢”經歷著第二個一百年。在這第二個一百年,我們經歷過近30年的建設、探索與曲折,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在我們的前面,還有36年的新征程,將要達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即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站在改革開放30多年為我們創造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説:“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新起點呢?一方面,經過30多年的積累,改革發展成就巨大。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社會生産力基礎雄厚,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人力資源豐富,生産要素綜合優勢明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另一方面,改革發展的任務艱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産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並存,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仍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問題引人關注。

  種種跡象表明,實現“中國夢”,現在到了一個關節點上。義無反顧,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展現在未來的是一片新前景、新天地;畏首畏尾,遲疑不決,坐失良機,帶來的將是千古遺憾。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的中國共産黨人,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産黨人,唯一的選擇就是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

  黨的十八大最重要的歷史性貢獻,就是提出了凝聚黨心、體現民意的行動綱領,推舉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前進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這個行動綱領概括起來,就是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為此,必須做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項基本要求。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根據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根據中國共産黨必須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根據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提出來的。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這是根據鄧小平同志所深刻闡述的社會主義本質提出來的,也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人民關切,關係到中國共産黨的長期執政,關係到社會主義國家的長治久安,關係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安康幸福。如同習近平同志所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和根本保障。沒有一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難以實現國泰民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堅強領導,一盤散沙,也會一事無成。可以説,八項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特徵,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宗旨,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執政黨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堅定不移堅持著八項基本要求,“中國夢”一定可以美夢成真。

  歷史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一個樸素的真理: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就任伊始,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不負歷史和人民重托,以一系列的果敢舉措,以一系列表率行動,在中國政壇上帶來一陣陣清風。

  “打鐵還需自身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一系列鏗鏘有力的話語,向全中國、全世界展現了忠誠祖國、造福人民、銳意改革、攻堅克難、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形象。

  “長風破浪會有時”。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滿自信。我們不但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而且有可以信賴的主心骨和引路人。而最可珍貴的就是,改革開放偉大成就,中國道路的成功實踐,為中華民族找回了曾經一度缺失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是彌足珍貴的民族自信!

  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