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人民日報談高壓反腐之“三度”

2012年12月25日 08:1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央對懲治腐敗,既有“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的嚴厲警告,也有“黨內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的堅定決心。重慶雷政富因不雅視頻迅速被處理,黑龍江孫德江因舉報被免職並取消人大代表資格,四川李春城涉嫌違紀被免職……這是對黨的十八大要求“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的有力踐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形成懲腐高壓態勢,重點在於“三度”——加大打擊力度、提高查處速度、對不正之風保持零容忍度。

  懲處力度決定震懾強度。許多“前腐後繼”的案例表明,腐敗分子敢於以身試法,是在權衡收益與風險之後做出的墮落選擇。堅持有腐必懲、嚴懲不貸,讓貪者名利盡失,讓腐者沒有後路,才能以儆效尤,根絕“犧牲我一個,幸福一家人”的念想,打破“出來後還有好日子過”的念頭。

  查處速度決定遏製程度。明朝朱元璋時期曾陷入“朝殺而暮犯”的困局,原因就在於沒有迅雷不及掩耳的雷霆手段。堅持“露頭就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讓腐敗者沒有機會撐開“保護傘”,沒有時間掩蓋和外逃,澆滅“看著別人有驚無險,自己也會沒事”的僥倖心理,讓想“撈一把”的人,結果“撈”到一副手銬。“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需要汲取人民的力量,令腐敗分子無地可藏、無處可逃。

  對腐敗的容忍度決定官場凈度。腐敗無論大小,本質都是一樣,因此,反腐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蒼蠅”;不拍蒼蠅,勢必成虎。小官大貪的撫順“土地奶奶”羅亞平就是一例。同時,也要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許多污風陋習,譬如“三公”過度消費、就業“蘿蔔招聘”、提拔任人唯親、“官二代”仗勢欺人等,雖然不是腐敗構成要件,但任其發展,就會滑向腐敗。唯有防微杜漸,祛邪扶正,才能營造風清氣正的執政環境。

  所謂高壓態勢之“態”,是一種主動進攻的狀態;所謂高壓態勢之“勢”,是一種強大壓力之情勢。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必須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如果只是一種風暴,難以保證威懾效果可持續,反而容易使一些腐敗分子産生“躲過這陣兒就安全”的心理。只有讓反腐高壓電網始終充滿電流,才能讓人時刻警醒,放棄觸碰的衝動。

  懲治腐敗、查辦案件只是手段,“防患未然”才是目的。這需要將懲辦成果轉化為預防成果,切實做到查處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幹部、完善一套制度,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姜 赟)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