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習近平考察深圳期間未封路 網友:總書記有空常來喲!

2012年12月10日 08:11 來源:鄭州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深圳市蓮花山,習近平與現場群眾握手

  新華社中國網事微博截圖

  習近平考察深圳期間道路未封閉,公車私車並行

  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後與現場群眾互動

  指出改革開放要有新開拓,繼續富國富民道路

  《深圳特區報》重發20年前評論文章

  12月8日,《深圳特區報》3版刊發了曾于1992年2月26日刊發過的評論文章:《多幹實事》。編者按提到:“空談誤國,實幹興邦。”11月29日,習近平在闡述偉大的“中國夢”時特別強調了這句話。20年前的春天,《深圳特區報》連續刊發“猴年新春八評”。其中,第四篇《多幹實事》,強調的就是特區事業的發展要靠實幹。評論中的觀點放在今天依然不過時,依然發人深省。

  多幹實事

  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言行之間,行重於言。

  幹,才是改造世界的直接力量。這樣説,絲毫沒有貶低綱領、路線的重要性。

  多幹實事,首先,領導幹部就要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為基層和群眾多辦實事,突破工作中的難點和“死角”,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現在的問題是,會議越開越多,應酬越搞越多,文章越寫越長,所謂“兩多一長”。而且,屢剎不住,屢禁不止,幾近氾濫。原因何在?從心態上看,這裡面有心存眷戀、不忍“割愛”者;有司空見慣、無足挂齒者;有抵制乏力、徒喚奈何者。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其中,似是而非的歪理也不少,比如,開會不多似乎沒做什麼工作;文章不長似乎顯示不出水準;新張週年不搞剪綵慶典是有失體面;上級不到場就是不支援、不重視,下級不迎送陪同就是不尊重、不熱情。如此等等,相互感染,彼此攀比,因而繁文縟節、形式主義便大行其道。試想,白天下“會海”,晚上上“文山”,中間趕應酬,剪綵宴請、送往迎來,能有多少時間專心致志幹實事呢!又談何提高工作效率呢!這種狀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要以改革的精神,刮骨療毒,幹點實事。

  多幹實事,就要謙虛謹慎,切不可有了一點成績就忘乎所以,到處張揚,吹噓自己。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原載《深圳特區報》1992年2月26日,有刪節)

  近期,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

  12月8日,習近平來到深圳市蓮花山,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習近平表示,黨中央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

  堅定不移改革開放,而且要有新開拓

  12月8日9點55分,習近平來到深圳市蓮花山鄧小平雕像前,在這裡進行了敬獻花籃儀式。

  敬獻花籃儀式結束後,習近平來到人群當中,與群眾進行了互動。習近平表示,黨中央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

  陪同習近平的除了有當地的官員以外,還有四位老同志,這四位老同志恰好是當年陪同鄧小平南巡的廣東官員。

  在結束了差不多15分鐘的儀式之後,習近平來到了鄧小平雕像背後的樹林,栽下了一棵樹,隨後啟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現場沒鋪紅地毯,沒有請群眾離場

  從安防到現場佈置,這次敬獻花籃活動體現出諸多變化。也有現場群眾用“親切”來形容習近平給自己的感覺。

  在敬獻花籃現場,沒有鋪設紅地毯。一位在蓮花山旁邊居住的老人説,他曾經見過幾次高官前來敬獻花籃,但是每一次都有紅地毯。老人認為,這一次僅從沒有紅地毯這個細節,就能看出習近平的親民風格。

  還有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透露,以前都會在現場鋪上紅地毯,並且戒備森嚴。這次習近平前來,現場既沒有鋪紅地毯,也沒有請群眾離場,習近平的親民風格顯露無疑。

  現場還有一位來自四川的老人,他説自己是來深圳遊玩的,並不知道習近平會來這兒敬獻花籃。到現場以後,老人並沒有受到阻攔,而現場聚集了超過300名群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