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十八大報告首提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10年翻番”

2012年11月09日 10:58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八大報告首提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10年翻番”

  11月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在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十八大報告,濃縮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年來黨領導中國發展建設的經驗與啟示,勾畫出中國未來發展的藍圖。報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論斷,引發了與會代表和各界幹部群眾的廣泛關注。

  看點1

  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十八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表明科學發展觀成為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報告還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闡述。

  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有利於全黨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對於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意義重大而深遠。

  看點2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新闡述

  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內涵作了深刻闡述,同時指出道路是“實現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首次寫入黨的報告。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九十週年大會講話中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此次寫入黨的報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

  看點3

  總體佈局:由“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

  報告還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佈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繼十七大報告之後,十八大報告再次論及“生態文明”,並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看點4

  全面小康社會:從“建設”到“建成”

  十八大報告確定的大會主題中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這與十七大主題中“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表述不同。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體現了我國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同志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在上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建設”是過程,“建成”是結果。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努力,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已遙遙在望。這一次黨的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是對全世界的鄭重昭告,同時指明瞭未來五年非同尋常的歷史方位,及其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意義。

  看點5

  首次提出“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10年翻番

  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八大報告提出:“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報告還提出了“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這充分體現了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思路。

  看點6

  強調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

  十八大報告在“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論述中提出:“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們注意到,自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目標以來,我們黨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報告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強調“更公平”,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是將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的明確信號。

  看點7

  對黨的建設主線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報告談到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時,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中國共産黨擔負著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著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四大考驗”,面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大危險”。經受考驗、化解危險,最根本的是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十八大報告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有利於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