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瞭望》:十八大代表履職前瞻

2012年09月02日 12:17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八大代表是實行黨代表任期制以後第一次選舉産生的全國黨代表大會代表,肩負責任重要,素質要求更高

  近期,在全國8260萬黨員、403萬個基層黨組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黨的十八大代表選舉工作順利結束。各選舉單位通過反覆醞釀,選舉産生了2270名出席黨的十八大代表,為開好十八大、完成大會各項任務打下了重要基礎。

  十八大是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於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為一個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大黨,黨的十八大代表來自哪、關注什麼,如何履職,直接關係到大會的品質,更關係到黨的領導作用的發揮。

  首次實行差額考察、代表名額向基層一線傾斜、大學生“村官”初次亮相十八大代表選舉亮點頻現,其履職行為令社會各界充滿期待。

  “草根性”選舉接地氣更有底氣

  在十八大代表中,來自生産和基層第一線的黨員共692名,佔30.5%,充分體現了十八大代表選舉注重基層的鮮明導向。與此同時,整個選舉過程凸顯民主性、廣泛性和草根性,讓十八大代表接地氣,更有底氣。

  基層一線代表增加,彰顯了新時期中國共産黨“打基礎、管長遠”的決心和信心。中國共産黨在自己的《章程》中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持續增加基層一線黨代表比例,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代表的廣泛性。

  事實上,黨代表選舉工作將重心下移、將結構比例向一線傾斜,已成趨勢。統計顯示,近年來黨代會基層黨員代表的比例,從十四大時的22%、十六大時的24.3%,增加到十七大時的28.4%,十八大進一步提高到30.5%。這充分説明黨始終和基層、和群眾保持密切聯繫,更加注重、維護和發展這種密切聯繫。

  新時期以來,黨在各項大政方針的制定過程中,越來越多地聽取來自基層的意見,吸收基層的智慧。提高十八大代表中基層代表的數量,體現了黨堅持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有利於黨的決策更加重視和保障民生,始終代表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普遍參與是實現黨內民主的重要基礎。從此次十八大代表選舉過程看,黨員參與更加廣泛,候選人的推薦提名從基層開始,所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參加。各地通過黨內文件、宣傳標語、短信平臺、公開媒體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進一步規範代表的産生程式以及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等措施,切實保障黨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同時,積極組織流動黨員參與代表人選推薦提名,徵求他們對推薦人選的意見,最大限度提高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參與率。

  黨務公開是實現黨內民主的前提。此次十八大代表選舉的過程更加透明,不僅公開了黨代表條件、選舉産生程式等重要內容,而且公開了代表名額如何分配、代表構成比例和差額比例等基層黨員關注的細節。讓黨員群眾都來“圍觀”十八大代表選舉産生過程和代表人選,提意見、找問題,不僅讓選舉過程更加公開、透明,也進一步保障了十八大代表的先進性和代表性。

  此外,十八大代表選舉首次對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實行了差額考察,全國31個省區市差額考察比例平均達到13.4%,推薦提名的方式進一步完善。據中組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各選舉單位採取分名額推薦或全額推薦方式推薦提名代表人選。無論是分名額推薦提名還是全額推薦提名,人選都要經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推薦提名才能産生,並且每一輪醞釀都要聽取下一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凡是未經過多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推薦提名的,不能作為人選。

  “新面孔”亮相代表新群體發聲

  人們發現,各地有不少“新面孔”出現在十八大代表名單中:20萬大學生“村官”首次有了黨代表,農民工黨員代表數額大幅增加,不少來自“兩新”組織的黨員當選為十八大代表。新面孔不僅展示了新群體的風采,更把他們的心聲帶上十八大,其表現令人關注。

  4名大學生“村官”當選為十八大代表,標誌著這一群體正式登上黨的高層政治舞臺。作為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生“村官”當選黨代表,將激勵更多的基層一線工作者,以大學生“村官”黨代表為標桿,努力紮根基層,切實為廣大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使黨的各項利民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進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向前。

  新社會階層的黨員代表人數不斷增加,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從十六大時的不足10人,到十八大時的20余人,民營企業家黨員代表的人數不斷增加。近些年來,各地黨組織積極穩妥地嘗試在新社會階層中吸收符合黨章要求的先進分子加入組織,黨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不斷發展壯大。

  工人黨員代表比例提高,標誌著黨的階級基礎進一步增強。十八大代表中,工人黨員代表由十七大時的51名增加到169名,佔代表總數的7.4%,比十七大時提高5.1個百分點;省(區、市)和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中,工人黨員佔10.4%,比十七大時提高了7.1個百分點。

  26名農民工黨員進入十八大代表行列。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成為産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工人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有理由相信,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大上,農民工黨代表將積極履職,建言獻策。

  仔細分析十八大代表構成,其時代性、廣泛性不言而喻。選舉出來的黨代表涵蓋了經濟、科技、國防、政法、教育等各個領域,既有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又有生産和工作第一線黨員;既有工人、農民和軍人,又有基層幹部和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還有來自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的黨員。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基層經歷,必將為其履職打下堅實的基礎。

  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將各個領域中的優秀黨員推選到黨的十八大代表中來,不斷提高基層一線黨員代表比重,猶如架起一座座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橋梁,將激勵帶動更多的基層群眾靠近黨組織,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