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廷巴特爾的“蹄腿理論”:富了牧民 綠了草原

2012年08月23日 09:0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白雲悠悠,芳草連天。41歲的牧民婦女蘇伊拉在自家門前接過牛商遞來的13800元現金笑逐顏開:“1頭牛賣了10隻羊的價錢,真是划算,廷書記就是有辦法。”

  蘇伊拉所説的廷書記,就是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蘇木(鄉)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

  1955年出生的廷巴特爾,是被當地牧民視為英雄的開國少將廷懋之子。1974年他在“上山下鄉”的大潮中,遠赴千里之外的偏僻牧區薩如拉圖亞嘎查(村)插隊。“文革”結束後,他曾有許多次回城的機會。然而,當他想到嚴重退化的草場和貧窮的牧民時,決心留下來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最終,60多名插隊知青一個個返城,唯獨他紮根草原38年。

  由於他腦子活又勤勞,幹什麼活兒都高人一籌,得到廣大牧民的信任,1993年被推選為嘎查黨支部書記。

  位於渾善克沙地西北邊緣的薩如拉圖亞嘎查,437.5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沙多土少、植被稀疏。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牧區實行草場承包責任制後,群眾大量擴展牲畜養殖頭數,使得草場放牧過度,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羊越養越多,草越來越少。”眼看著惡性迴圈的生産方式迫使許多牧民不斷躲避沙窩子搬家遷徙,廷巴特爾急在心裏:“得趕快想辦法,不然人就沒法生存了。”1986年,他背著妻子狠心賣掉了自家的60隻羊,買回鐵絲網,圈起300多畝草場,不讓散養的牲畜啃食,第二年收穫了9馬車草,相當於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於是,大家紛紛效倣他開始圍封草場儲備牛羊過冬飼草,生産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並逐漸擴展為“劃區輪牧”的養殖方式。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