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十年跨越:實現“文化民生” 增強文化實力

2012年08月23日 15:36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年前,黨的十六大首次區分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為隨後的文化體制改革確立了方向:面向市場、面向群眾。十年來,在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的改革目標和路徑指引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邁上了新臺階,“文化民生”風生水起,文化生産力被激活,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文化産業在我國進入了快速成長時期,向著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目標,實現跨越式發展。

  去年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更是首次以中央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文化改革發展這一主題,併為此專門作出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和任務,標誌著文化改革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改革激發活力 文藝院團從陣痛中獲新生

  上世紀60年代,瀋陽雜技“飛車走壁”曾經家喻戶曉,轟動全國。後來一度陷入沉淪,21世紀初,瀋陽雜技“鳳凰涅槃”開始起飛,打造出了品牌《天幻》,這中間經歷了難以言説的從陣痛到新生的艱苦過程。如今瀋陽雜技團已經品嘗到改革帶來的甜頭,産品可以按訂單生産,不再為市場發愁。

  瀋陽雜技演藝集團董事長安寧回憶説:“沒有文化體制改革就沒有瀋陽雜技團的今天。”轉制前,瀋陽雜技團最困難的時候賬面上只有1000元錢,負債卻達80多萬元,劇目多年沒有創新,練功場冷冷清清。2004年8月,經整合瀋陽雜技團、瀋陽南湖劇場和瀋陽市文化局招待所3家原事業單位資源,成立了瀋陽雜技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習慣了端‘鐵飯碗’的演職員有些難以適應。靠什麼把優秀人才留下來?公司首先推出按崗位付酬,先後破格聘任10多名優秀管理人才擔任相關部門要職。”安寧對當時改革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