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施瑯後代在臺灣開設陳列館 不收門票盼弘揚中華文化

2014年05月18日 09:5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開設30年的雙春齋藝術紀念館,負責人之一哥哥施武雄將銅鏡放在館中,盼能貫徹古人的“三鏡説”

  開設30年的雙春齋藝術紀念館,負責人之一哥哥施武雄將銅鏡放在館中,盼能貫徹古人的“三鏡説”。(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5月18日消息 看似平凡無奇的雜貨店,一往內走進別有洞天。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清朝“靖海將軍”施瑯後代施武雄、施德雄兄弟,在臺北地區開設了一間“雙春齋藝術紀念館”,陳列古物收藏,以各式媽祖雕像最多。多年來,紀念館分文未收,只盼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歷史文化。

  據報道,年過7旬的施武雄、施德雄兄弟,多年前從彰化施厝來到臺北(今新北市)板橋紮根,開設了1間童叟無欺的雜貨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成為婆媽買菜、談天的好所在。兄弟2人是熟悉柴米油鹽的“頭家”(閩南語,即店主),也是擅長琴棋書畫的博物館館長。

  一提到有“鄭氏降將”、“靖海將軍”別名的祖先施瑯,彷彿打開施氏兄弟的話匣子。

  哥哥施武雄表示,施瑯被有些人稱作所謂“臺姦”,但其後代多在臺南、彰化等地定居,皆以祖先為榮,過著與普通人無異的生活。

  在“雙春齋”負責古物藝品鑒定的弟弟施德雄也説,清雍正年間,篤信媽祖的施瑯從湄洲媽祖廟帶來古媽祖黑面二媽,安置在彰化鹿港天后宮,祖先與媽祖結下不解之緣,也成為兄弟倆收藏媽祖像的機緣。

  施德雄説,從明朝傳下的聖母廟石雕媽祖像最為珍貴,取得及保存不易,堪稱鎮館之寶。此外,從商的兄弟將一面銅鏡放在館中央,古人有雲“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將此當作人生哲學。

  身為臺灣“中華博物館協會”成員的施武雄笑説,到府參訪的顧客不多,目前多接受大陸及一些學會等民間團體的學術交流,全天候開放採登記制,經營雖陷入困境仍不收一毛錢,“錢不是重點”,盼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歷史文化。(台灣網 何建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