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專家涉大陸言論頻惹風波:自閉焦慮與資訊誤讀

2014年08月14日 13:38 來源:海峽導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專家稱‘大陸人買不起電腦’”,一則這樣的新聞這兩天在大陸網路和微博引起關注。這不是臺灣專家等人士涉大陸言論第一次招致風波。與此前“茶葉蛋”事件類似,許多大陸網友爭相吐槽。至於為何會風波頻惹,則原因複雜。

  捲入此次“買不起電腦”言論風波的臺灣專家鄭緯筌,公開資料介紹是自由撰稿人、講師與網路顧問。他日前在臺灣節目《大而話之》中稱,大陸因為貧富差距,一些藍領階層可能買不起電腦,就用一般的手機。節目傳播到大陸後,一些媒體冠以“臺專家稱‘大陸人買不起電腦’”的標題。

  一名大陸網友指,“大陸貧富差距大是事實,但説用不起電腦卻非事實,臺灣某些人足不出戶,猶如坐井之蛙,還自以為懂全世界,相當悲哀。”另一名網友表示,該節目把大陸民眾區分成藍領或白領,就是一種歧視,指藍領買不起電腦有失偏頗,不客觀。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大陸網友對鄭緯筌的説法持比較正面的看法,指來賓的原意確實不是直指大陸民眾買不起電腦,但媒體也有其“高度”,需報道正確的事實,談話節目內容要正確,勿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引發風波後,《大而話之》在“臉書”(Facebook)帳號上緊急澄清稱,“對於網友斷章取義,扭曲來賓原意,感到非常遺憾”,同時也表示“我們虛心接受各界指教。”當事人鄭緯筌則發出微博説:“澄清一下,我是説大陸使用手機的人口眾多,並沒有説大家買不起電腦。希望不要誤會了。”

  《海峽導報》13日引述臺灣一些網友對該節目的看法:既然要介紹大陸,好歹去大陸實地走訪,至少也該請一些更了解情況的大陸來賓,而不是像這樣井蛙觀天,徒留笑柄。

  爭議言論頻起 折射一些臺灣人自閉焦慮

  “買不起電腦”言論風波的出現,會讓很多大陸網友想起今年早些時候的“茶葉蛋”言論。一名臺灣教授在臺灣節目中聊到茶葉蛋時表示,大陸群眾收入非常低,消費不起茶葉蛋。

  分析認為,“茶葉蛋”風波,一方面暴露兩岸交流不足和缺乏足夠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分析認為,臺灣歷來以開放經濟和社會為傲,但最近幾年島內出人意料地萌發出強烈保守觀念和鴕鳥思維。

  “茶葉蛋風波”余波未平,臺灣歌手陳升又聲言“臺灣已經比世界上一半的人過得好”,“我們不要賺那麼多的錢”,稱不歡迎大陸游客。

  觀察認為,臺灣一些人一面以自身意識形態優越性自居,一面無視兩岸經濟實力已然完全轉變的現實,行為方式越來越有“閉關鎖島”的意味。臺灣長期深陷“悶經濟”,一些“誤讀”言論折射出對大陸的莫名焦慮。

  香港大公報13日發文説,從“吃不起茶葉蛋”、“沒見過手提包”到“買不起電腦”,臺灣島內缺乏對大陸了解的人又何止這些“專家”。兩年前就有大陸在臺學生撰文寫道,臺灣同學竟問“上海有沒有高樓”?島內相當一部分人對大陸的經濟發展及社會現況知之甚少。

  一方面是因為缺乏感性認識,臺灣有調查顯示,逾半民眾未曾踏足大陸,發表“茶葉蛋論”的專家就承認,過去十多年沒有去過大陸;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島內對大陸“妖魔化”的結果,導致部分臺灣民眾對大陸存在諸多偏見和誤解。

  資訊傳播的誇大和過度解讀推波助瀾

  風波不只是一面。資訊傳播到大陸的過程中,一些誇大和過度解讀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客觀作用。

  《海峽導報》報道稱,事實上,完整看完“買不起電腦”言論風波的節目視頻可以發現,鄭緯筌的分析並無明顯問題,看不出有刻意嘩眾取寵製造效果的跡象。但這部分內容播出後,被有些媒體“標題黨”處理,變成“臺媒:大陸人買不起電腦更愛手機上網”的爭議新聞,後期大量行銷賬號介入傳播後,又進一步去掉“藍領階級”、“過去(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候)”等關鍵限定詞,讓這一事件迅速發酵為“歧視大陸”、“秀優越感”的輿論風波。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楊伯溆昨日評論稱,“在微博上,反智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行銷策略,在這個過程中,行銷者既羞辱了學者又吸了粉,粉絲們則得到了辱罵發泄後的快感”。也有網友説,“不少人以為臺灣專家是刻板成見,卻不知恰恰是自己中了刻板成見的圈套”。

  而大公報也關注到這樣一個現象:臺灣一些專家為了迎合臺灣某些媒體的立場,故意渲染和誇大關於大陸的負面新聞,嘩眾取寵、製造噱頭。

  因此,一些臺灣人士本身在資訊傳播中的誇大,以及資訊傳播到大陸之後被過度解讀,都成了“幕後推手”之一。

  避免惡性迴圈 兩岸將心比心、深化交流

  自閉與刻板成見釀成了爭議言論,爭議言論反過來又似乎加強了自閉和刻板成見,如果處理不慎,結果只會是惡性迴圈。

  大陸有媒體曾經刊文説,兩岸交流的一些仍存在的隔閡,也許讓資訊傳播得不那麼及時,所以即便到了現在,還會有人對大陸日常飲食存在誤解,這也挺正常。時過境遷,兩岸的狀況都有了巨大變化,彼此交往,多到對面去看看,才能有最為準確的認識。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今年6月首度赴臺參訪時就表示,兩岸之間不僅存在地理的距離,也存在心理上的差距,要予以消除,就應鼓勵兩岸之間多交流。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也表示過,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希望臺灣社會也能夠深切體會大陸民眾的感受。

  馬曉光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要多接觸、多交流,消除誤會,增進相互的了解和感情。(完)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