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學者:太平島對臺灣形同雞肋 何不賣給大陸?

2014年05月27日 14:05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加坡《聯合早報》27日文章,作者是臺灣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包淳亮,原題《臺灣何不賣掉太平島?》,全文摘編如下:

  越南近日發生反華暴動,眾多臺商受災,臺灣一些“獨派”人士趁火打劫,宣稱“臺灣人應趁此進一步與中國切割”。其實不少人已經指出,越南人“就是打你臺灣人”,因為臺商在越南的形象實頗堪疑。此外,越南也認為臺灣“非法”佔領了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其實太平島與一般臺灣百姓並無多少利害關係,也許是臺灣“吃老本”,把太平島賣給大陸的時候了。

  為什麼臺灣要考慮這個可能性?最近,臺灣才決定停建核四,讓“國有企業”臺灣電力公司新增3000億到4000億新台幣的不良資産,此外各級政府也早已存在著數萬億的負債。倘若可以較好的價格,例如1000億或者甚至1萬億元新台幣讓出太平島,則所得龐大現金,可以大幅改善臺灣的財政體質,加速實現“無核島”之類的夢想,堪稱捨棄不良資産以換取更有效益資産。

  對臺灣來説,太平島確實是一個“不良資産”。太平島是南沙最大島嶼,臺灣為駐紮太平島的守軍,每年支付數億維持費用,期望有一天可以在此劃設經濟水域來開採石油等等。但是“中華民國”是在約70年前還管轄著中國大陸時佔有太平島,而今卻僅“管轄”臺灣,很可能永遠不會擁有讓太平島成為“金雞母”的“外交軍事實力”,反而時時得警惕越南等的侵擾,且於今已成為臺商在越南受害的原因之一。賣掉太平島不僅可能獲取大量現金,也讓臺灣就此擺脫南沙的國際衝突。

  對臺灣形同雞肋的太平島,于中國大陸卻絕不一般。臺灣只有將太平島轉賣才有將之變現的可能,但大陸卻可以借由擁有這個島嶼,在南沙獲得極大的存在合法性,駐軍並進行專屬經濟海域的劃設與開發,將之“變現”。

  事情當然不會是容易的,美國可能最先不贊成,因為這可能帶來南中國海地緣政治的變化,也可能反映臺灣“外交立場”的調整。問題在於,臺灣不可能把這個小島賣給美國或其他國家,因為大家都知道南沙群島是個是非之地,何況兩岸關係又如此糾葛。此外,美國或其他國家也出不了好價錢。只有賣給年度財政預算已達70多萬億新台幣、並且多次表示願意支援臺灣“財政”的中國大陸,才能有個稍微像樣的收益。

  面對現實,臺灣當局手上的“活錢”其實僅是年度財政預算約2萬億元的極小部分,要實現臺灣民眾建立無核化並永續發展的能源體系,同時改善城鄉景觀,提升人民福利,在在需要大量的金錢。臺灣的這些夢想,是不是可以借由割捨雞肋來實現呢?

  進一步言,把一個除了軍隊沒有其他臺灣人的“土地資産”有償轉讓給大陸,是對曾經守土的“國軍”的禮讚而非背叛。不僅他們的守土終於有了“代價”,而非僅是基於歷史的無所謂而為,且“中華民國主權”也並無損失,只不過是“管轄權”從一個政府轉移到另一個政府。

  從這個角度出發,則若價錢合理,也不妨思考轉讓東沙島與釣魚島“管轄權”給大陸的可能性。東沙島具有極高的地緣政治價值,且因為擁有專屬經濟海域,已成為兩岸合作開採油氣的基礎,尚非不良資産;而釣魚島則只是名義上受臺灣當局管轄,轉讓管轄權似乎買空賣空,不過臺灣也得承受與日本關係生變的機會成本。

  因此,提出兩岸之間轉讓所管轄領土,不僅質問了大陸究竟願意為了臺灣改變自己的既定外交立場,提出多少的對價,也質問了臺灣民眾,究竟為了表現出堅定的對抗中國大陸,願意犧牲多少的機會成本?在東海與南中國海衝突消息不斷的此刻,這種更加直率的利害計算,也許反而將貢獻於世界的和平。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