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陳桂清:蔡英文2016將遇多只攔路虎

2013年08月15日 10:38 來源:海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蔡英文要求召開“國是會議”

  日前,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邀集綠營10多名跨派系“立委”召開記者會,正式要求馬英九召開“國是會議”。蔡英文選擇此時出手搶奪島內重大議題話語權,根本用意在於展現再度角逐“大位”的強烈企圖心。不過,蔡若想再次代表民進黨參加“大選”恐仍將面臨黨內團結、兩岸政策等挑戰。

  借”國是會議”政治保溫

  2012年“大選”失利後,蔡雖辭去黨主席,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潛,開始重返政壇。缺少政治舞臺的她一方面利用“大選”期間的支援勢力逐漸凝聚起所謂的“英係”,培植起自己的人馬,並且繼續拓展“大選”期間組建的“小英之友會”,加強基層組織經營,另一方面不斷在“核四公投”、“年金改革”、“十二年國教”、兩岸服貿協議等島內熱門議題上發聲,爭取媒體曝光,進行政治行情保溫。此次邀集10余位綠營“立委”提議召開“國是會議”,同樣包含借此營造政治舞臺,引導重大議題,吸引全社會關注的政治目的。

  不過,在島內政黨競爭加劇以及民進黨內部矛盾日益凸顯的背景下,蔡此舉顯然包含更深層次的政治目的。不少輿論認為,蔡此舉既“逼馬”又“壓蘇”,一方面塑造她與馬英九分庭抗禮的氣勢,另一方面則凸顯她才是綠營“共主”。而不少民進黨內人士更指出,此舉還有“另立黨指揮鏈的宣示作用”以及“架空黨中央的運作鑿痕”,甚至預示蔡將親徵2014年民進黨主席選舉。

  而在筆者看來,這一切都指向2016年“大選”,蔡“逼馬壓蘇”也好,“另立黨中央”也好,預示參選黨主席也好,都是朝著搶奪“大位”而去。首先,她將自己拉高到地區領導人的高度對馬喊話,逼迫馬當局召開“國是會議”,無非是想借此展現自己的理性問政形象,並向外界展示自己仍具備號召民進黨與國民黨抗衡的實力。其次,她繞開民進黨中央集結不少綠營“立委”,明顯是在與蘇貞昌領導的民進黨中央互別苗頭,透露她對蘇貞昌在“核四公投”等議題上的“弱勢領導”不滿,也借此向蘇貞昌攤牌,表明自己在綠營內部仍有強大的號召能力,2016“大選”不會缺席。

  2016齣線並不容易

  目前看,蔡拋出的“國是會議”議題已在民進黨內引起強烈反響,使得蘇蔡矛盾日益公開化。在此情況下,志在2016年“大選”的蔡若想順利出線將面臨不少挑戰。

  從日前為蔡站臺的“立委”派系狀況看,蔡爭取2016年“大選”黨內提名的盟友主要會以“英係”、“謝係”以及一些派系色彩不明顯的人士為主。但這之外的其他主要派系中,“挺蔡”還是“挺蘇”值得觀察。“蘇係”鐵定支援蘇貞昌,“基本教義派”代表“遊係”也已被蘇“收買”。因此焦點集中在意向暫時不明的新係。民進黨2012年“大選”黨內初選時,大部分新係成員挺蔡,最終助蔡以1.35%的微弱優勢勝出。但目前蘇利用黨主席掌握的資源,大力拉攏新係。因而,新係在新的一輪“蘇蔡之爭”中究竟支援誰顯得充滿變數。對蔡而言,儘管與新係一向交好,但此次提議召開“國是會議”遭到新係總召段宜康嗆聲“為馬英九脫困”,顯示蔡此舉引發部分新係不滿。因此,重獲新係支援將成為蔡英文的一大考驗。

  眾所週知,蔡英文2012年“大選”失利主要原因在於其兩岸政策未獲島內多數民眾支援。蔡若想再戰“大選”,能否有所突破的關鍵仍在於兩岸政策。目前看,在民進黨兩岸政策論述上,蔡相較于蘇要務實一些,對兩岸政策的重要性認識也相對清醒一些。蔡會否創造更多兩岸政策論述優勢,將成為能否再次戰勝蘇貞昌的一大關鍵。面對2016提名之爭,蔡若能在民進黨兩岸政策上有所突破,接過謝長廷的“憲法一中”概念,甚至邁出歷史步伐承認“九二共識”,勢必將獲得更多島內民眾認同,進而為爭奪2016年“大選”黨內提名增添又一重大砝碼。

  陳桂清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專家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