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四成七台灣民眾支援習近平、馬英九2016年前會面

2013年07月16日 07:3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7月16日消息 臺灣競爭力論壇15日舉辦“臺灣民眾國族認同”研討會,並公佈民眾對“馬習會”的看法,其中四成七民眾支援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任內(2016年5月19日前)跟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但會中專家、學者都認為,雙方以各自黨職身份出席,較可能促成“馬習會”。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該論壇15日于臺立法機構舉行研討會,由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主持,引言人為臺灣文史工作者徐宗懋,與會者包括臺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長王崑義、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張國城、《祖國文摘》發行人戚嘉林等人。

  四成七支援“馬習會” 以“黨”的名義較有可能

  根據民調顯示,近四成七民眾支援馬英九跟習近平會面,反對者有三成四;至於兩人會面的身份,三成九認為應以“中華民國總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名義互稱,兩成三可接受“臺灣地區領導人”和“大陸地區領導人”身分,一成六認為可用“先生”互稱。

  “馬習會”究竟可不可行?王崑義説,“馬習會”在2016年前不太可能出現,除非馬英九用國民黨主席身分,習近平用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分,但習近平還有很多事要做,相較之下,臺灣問題顯得較沒急迫性。

  期待“馬習會” 盼兩岸和平

  徐宗懋説,他期待“馬習會”,這也是對兩岸和平的期待,首先碰到的就是“我是誰”的問題,是黨主席還是“國家元首”,這問題非常不容易處理。他強調,前陣子馬英九辦公室講馬英九要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與大陸領導人見面,實際上就是説“我們不可能見面”。

  張國城表示,大家可能把“馬習會”跟已故前南韓總統金大中和已故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會面相提並論,但當時兩韓會面有基礎條件存在,包括當時兩韓都加入聯合國,當時雙方發表共同宣言等,反觀“馬習會”是否能發表共同宣言,在沒有共識前,也只是禮貌性地碰面。他強調,兩韓會面後,還發生砲轟延平島事件,證明雙方領導人會面後,未必可消滅政治上的分歧和武力的對抗。

  完成“馬習會” 馬英九將留名青史

  戚嘉林説,若真的有“馬習會”,技術上、名義上、時機、地點等問題都是能克服的,對馬英九來説,執政八年的成就就是兩岸關係突飛猛進,馬若能在任內完成馬習會,就會留名青史。(台灣網 何建峰)

臺灣頻道 臺灣政壇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