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李克強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闖先生”的創業夢

2014年12月08日 09:3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無論對於28歲的田標還是對於25歲的湯明磊來説,2014年都是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正在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讀博士的湯明磊放棄了去哈佛大學交流的機會,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生田標辭去了一份大型國有企業的穩定工作。他們加入了同一個初創的小公司。

  田標的月薪“打了五折”。他即將迎來自己的孩子,家庭開銷越來越大;妻子明確反對他的辭職。但是,他真的要去闖一闖了,懷著背水一戰的勇氣。他加入的這個公司,名字就叫“闖先生”。

  吸引這兩個年輕人的,實際上是瀰漫在遼闊中國的一種躍躍欲試的氣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天津舉辦的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説,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

  用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徐小平的話來説,“2014年似乎是中國的創業元年”。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人才,所有的投資基金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浪,很多創業者走到了臺前。

  不安於現狀的前國企職員田標應邀出任了年輕的天津闖先生網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他只有28歲,已是公司最年長的員工。他用肯定的語氣對記者表示,創業是自己的本性驅使,“創業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後天,是我長遠要走的路。”

  2014年2月組建的“闖先生”主要由一批南開學生發起,辦公地點也在南開。該校團委在樓道大廳內為他們隔出一間玻璃房用於辦公室,而他們的目標群體也正藏在大廳來來往往的人群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闖先生”要做的是把金子擦亮的事情:它主要從大學校園裏蒐集創業項目,把它們孵化成企業,再輸送到校外的各類孵化器。懷揣創業夢想的學生、持有專利的老師,以及校外的草根創業者,都是潛在的客戶。

  “以闖之名,不讓青春荒廢。以先生之義,讓創業不再盲目。”這是“闖先生”對自身宗旨的詮釋。

  董事長湯明磊目前是“闖先生”惟一的非全職員工,他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他説,創業氛圍起來了,作為“為創業者服務的創業者”,“闖先生”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這支16人的團隊裏,有人放棄了原職,有人放棄了出國留學機會,有校園裏的創業者,也有人從海外高校畢業歸來。在這裡,根據不同的工作表現,他們分為“闖王”、“闖帥”、“闖將”等不同級別。他們仍在招兵買馬。一位天使投資人投入了初始資金。趕在資金“燒”完之前,“闖先生”有很多事情要做。

  湯明磊對記者説,“闖先生”處於連接高校與外界的“咽喉”位置,這是它獨特的價值所在。對校園裏的創業項目,投資人或許一時瞧不上眼。但這裡有草根創業的激情,有思維的火花,只不過缺乏創業知識,導致項目選擇、商業運作或團隊管理出現問題。“闖先生”希望做成一個區域性的高校創業項目庫,一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空中孵化器”。針對創業企業“招聘難”、“融資難”、“落戶難”、“發展難”四大痛點,“闖先生”提供合夥人招募、資金對接、場地推送與商業模式打磨四大核心服務。

  這個創意使“闖先生”今年獲得了首屆“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金獎帶來了新的號召力。曾有一位70多歲的天津老大爺找到府來,希望這些後生們幫忙“孵化”他的專利。

  南開大學團委書記李康表示很佩服“闖先生”,他對記者感慨,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青年創業者的激情和夢想。“他們的人生選擇了這個,真的要去闖了,能不能見到收益,心裏也沒有數。社會對他們要有一定的包容,團組織要對他們關心。”

  李康説,誰也不知道“闖先生”會長成什麼樣,但是,他們的作為符合李克強總理所説的大眾創業的趨勢。“它肯定能成功嗎?對我們也是個挑戰。但是,我們支援夢想、希望。”

  與改革開放初期的鄉鎮企業家、90年代下海的公務員、世紀之交的下崗工人不同,在中國的創業主體中,這一次是大學生們來了。從南開校園裏的苗頭就可見一斑:2012年,學校首次辟出幾間平房,作為學生創業的孵化基地,希望誕生出“自己的比爾蓋茨”。當時申請的創業團隊為10家左右。兩年後,基地面積擴至近2000平方米,提供了約200平方米的流通工位,再次開放申請,首批報名的就達到了30多家,且大多已經“落地”註冊了公司。南開大學團委決定對入駐團隊進行動態調整,入駐時間限定在半年以內,每週兩次接受新的報名。據李康介紹,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後面排隊的人太多”。

  “闖先生”盯住的就是這些創業路上的排隊者。田標説,對很多同學來説,不要説商業模式是否可行、融資問題怎麼解決等問題,僅僅是公司註冊、記賬、法律等方面的手續都嫌繁瑣。解決了他們的痛點,“闖先生”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市場。

  經過近半年的發展,“闖先生”與各地高校的1000多支創業團隊建立了聯繫,為其中幾十家提供過工商註冊、法務諮詢、合夥人招募等深淺不一的服務。他們迄今與6家創業企業簽訂實質性的孵化協議,並且希望2014年內達到20家。

  彭俊和他的“農夢成真”電子商務公司是第一例。彭俊是蘇州一家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有過3次失敗的創業經歷,曾為“闖先生”工作過。當他再次萌生創業的點子時,“闖先生”幫他註冊了公司,還幫他在天津市東麗區的創業園區申請了免費工位,節約了成本。

  在“闖先生”的幫助下,南開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二年級學生崔代洪、古維豹現在打算“趁著年輕多折騰幾年”。10月底,他們註冊了天津博雅教育資訊諮詢公司。再過幾個月他們就將拿到碩士學位,儘管家人希望他們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但他們不打算投出求職簡歷了。

  25歲的崔代洪説,父親一直希望他做一名教師,他此前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可是現在,他想的是創業。

  崔代洪的創業是從大學時代做家教開始的。他頗受歡迎,家長們口口相傳,紛紛請他幫忙尋找好的家教老師,這推動他成了家教仲介——這是今天的博雅教育資訊諮詢公司的前身。他與舍友兼合夥人古維豹在研究生的4人間寢室裏締造著一個家教中心的雛形,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隨時接聽家長或教員的來電。等他們將業務越做越大,有意向其他城市擴展時,他們遇到了“闖先生”。崔代洪記得,他有一次路過團委,在那間玻璃房子的墻上看到“闖先生”字樣,好奇地走了進去。

  那次不期而遇結束了崔代洪去鬧市發傳單、貼小廣告、在中小學門前高舉“大學生家教”紙牌、在深夜或午休時間一邊接家教電話一邊對舍友滿懷歉意的狀態。“闖先生”幫他們優化了股權結構——以往二人股份均分的模式被認為是不夠合理的;為他們介紹了一些成功的創業者,完善他們的商業模式。“闖先生”還幫他們在南開大學的居民區以較低的價錢租了房子,幫他們申請了小額貸款,並且正在幫他們尋覓合適的合夥人。“他們一些想法挺新穎的。”崔代洪説,有些事情自己從未考慮過。

  作為回報,博雅教育資訊諮詢公司將7%的股份轉給了“闖先生”。湯明磊説,與社會上的創投機構相比,“闖先生”面臨的問題是,對創業團隊大都沒法收取佣金,只能以服務換股份,與正在“闖”的大學生同甘苦共命運。此外,他們也嘗試了俱樂部年費、合作押金等多種實現收入的方式。

  經過團組織牽線,“闖先生”成為在杭州舉行的2014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賽後服務商。團天津市委副書記劉亞男告訴記者,得到團天津市委和天津市學聯支援,“闖先生”發起了天津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社團“愛闖會”,將進一步助推天津高校中的創業氛圍和創業環境。共青團組織將通過實施“大學生創業陽光助力行動”、“創業貸款快易免”計劃等項目,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提供培訓和幫扶,全方位服務大學生創業。

  團天津市委副書記方偉對記者説,我們支援“闖先生”,不僅是支援這一支團隊,而且是通過他們來支援眾多的初創企業。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平臺,“闖先生”是一個解決青年熱點需求的新媒體,這恰恰是團組織正在大力推進的工作。

  他説,“闖先生”今天播下的是創業的種子,它的許多服務對象、它開設的創業課程的受益者,也許不會立即創業,但是必將成為創業的後備和後援力量。

  有人問過“闖先生”團隊,你們同樣沒有創業經驗,哪來的自信來搭創業服務的臺?他們的回答是:“臉萌”的創始人也不是漫畫家呀。“闖先生”的任務是,守住“咽喉”位置,把校園創業者與創業服務者聚合在自己的平臺上,讓他們實現更好的連接。這些人成功了,“闖先生”就會分享成功。

  “闖先生”的團隊成員常常工作至淩晨,但他們樂此不疲。那種創業者的熱情在支撐著他們。湯明磊對記者形容:“種下種子的過程比果實成熟前最後施一次肥的過程更讓人開心。”(張國)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寧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寧

原稿件來源:中國青年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