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國夢亞洲夢後,習近平為何提“亞太夢”

2014年11月10日 14:18:00 來源:澎湃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夢亞洲夢後,習近平為何提“亞太夢”

  11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從容提出了亞太夢想的概念。 新華社圖

  繼中國夢、亞洲夢之後,亞太夢也從容提出。

  “亞太發展前景取決於今天的決斷和行動。我們有責任為本地區人民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

  11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首次提出了上述亞太夢想的概念。

  他進一步解釋了亞太夢的內涵:“這個夢想就是堅持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共同致力於亞太繁榮進步;就是繼續引領世界發展大勢,為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就是讓經濟更有活力、貿易更加自由、投資更加便利、道路更加暢順,人與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讓人民過上更加安寧、富足的生活,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習的這一闡釋,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維度,提出了亞太地區的發展方向:共同繁榮、引領大勢、互聯互通、人民幸福。

  從習近平上任之初提出中國夢,到之後提到亞洲夢,再到如今提出亞太夢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

  貫穿其中的是習近平對於中國如何復興、復興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復興後與世界的關係的思考,事關中國的整體戰略與佈局。

  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習近平率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説:“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習近平説,到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多維網在《正在喚醒中國的習近平》一文中稱,這實際上是習在宣告自己的歷史使命。而所謂“復興”的起點不再是仍受制於人的中國,更不是小心翼翼韜光養晦的中國。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與中外記者見面,併發表首次“施政演説”。

  這篇不長的“施政演説”句句鏗然有力,完成了一個成熟政治家施政綱領的首次闡述。值得關注的是,習近平的此次“施政演説”雖未直接提出中國夢,但其關於中國夢的內涵實際上已經思考成熟。

  在簡短的談話中,19次對“人民”的提及,10個他所認為的人民群眾期盼的“更”美好生活,平平凡凡,卻又直擊人心。

  習近平期待,中國民眾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新當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這番表態闡釋了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中國人齊心協力走中國道路。

  正在向“中國夢”踏實前行的中國,又在亞洲扮演什麼角色呢?

  2014年5月21日,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在上海舉行。

  在此次“主場會議”中,習近平主持會議併發表題為《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 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講話。

  習近平強調,中國將同各方一道,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用、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他同時提出,“中國和平發展始於亞洲、依託亞洲、造福亞洲。中國人民願意同各方一道努力,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發展的亞洲夢。”

  “持久和平”和“共同發展”是亞洲夢的核心,同時,習近平亦明確表示,中國發展既依託亞洲,又將造福亞洲。

  6月28日,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實際上詳細闡釋了實現亞洲夢的路徑。

  習近平倡議,我們應該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要相互補臺、好戲連臺。要積極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重申,中國夢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人民願意同各國人民在實現各自夢想的過程中相互支援、相互幫助,中國願意同各國尤其是周邊鄰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7月4日,習近平在首爾演講,眼界更為開闊。他認為,可以將國家的夢想融入亞洲夢之中。

  習近平説,以東方智慧,把中韓兩國美好夢想融入更為宏偉的亞洲夢,同亞洲各國人民走出一條共建、共用、共贏之路。

  這種“共建、共用、共贏”的思路,是對亞洲夢的又一詮釋。

  無論是亞洲國家,還是西方國家,均普遍認為中國應該在崛起的過程中呈現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

  隨著“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提出並邁入務實合作環節,到“中國歡迎周邊國家搭便車”概念所傳遞的信號,中國以實際行動回應了國際社會的期待。

  而此時提出“亞太夢”,也是主動表明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的新角色。

  習近平在11月9日的講話中談到,中國經濟同亞太和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繫、相互依存不斷加深。中國將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太和世界。中國將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和睦鄰、富鄰、安鄰的周邊外交政策,貫徹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願意同所有鄰國和睦相處。

  中國如此想,也會如此做。

  習近平説,隨著綜合國力上升,中國有能力、有意願向亞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特別是為促進區域合作深入發展提出新倡議新設想。中國願意同各國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為亞太互聯互通、發展繁榮作出新貢獻。

  習近平在這次講話中提到,“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我們也可以從全球視野來理解中國這時提出的“亞太夢”。

  早在1967年,當時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剛剛處於高速增長之際,世界著名政治家、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就提出了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見解,即“世界重心將轉移到太平洋地區”。

  時間過去快30年了,他的預見正在逐步成為現實。國際輿論普遍認為,21世紀將是亞太世紀。

  習近平在講話中亦提到,今天的亞太佔世界人口的40%、經濟總量的57%、貿易總量的48%,是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合作最為活躍的地區,是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的重要引擎。

  因而,在全球視野內,習近平率先提出“亞太夢”的概念,是極富戰略眼光的。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澎湃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