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早上6點,是臺當局等待的WHA報名通道關閉時刻。至此尚未收到邀請函,很多人才死心,“既然不能透過當局出面,就採用民間模式進入”。即使沒有獲得邀請函,想必臺灣方面還會有所動作。早在去年,WHA邀請函中明確強調“2758號決議”、“一中原則”,就是告訴實際上派遣衛生官員赴會的蔡英文,參加國際組織活動的鑰匙是“一中”。很可惜,蔡英文當局對此視而不見、喪失調整時機。
臺灣駐外經濟文化代表改稱“大使”、中華奧委會改名“‘國家’奧委會”,蔡英文當局以這些“小動作”意圖撬動“國際空間”,而將關鍵性的“一中”置之不理,只是降低兩岸間的互信,而無助於問題的任何解決。在此情況下,蔡英文沒有給出關鍵性的答案,反而同日本、美國不斷眉來眼去,希望借由國際施壓,來獲得WHA的出席權利。首先,日美為何要因為臺灣而公開同大陸鬧不愉快?其次,日美“幫臺灣”能得到什麼?是福島核災食品輸入臺灣、還是臺灣開放美豬呢?
臺灣以“普世價值”為由要求參加WHA,引得大陸網民爭相揶揄:“醫療價值是普世人權,雄安新區也要參加WHA”、“小湯山為世界衛生做出巨大貢獻,小湯山也要出席”。戲謔過後回望歷史,不難發現:1949年之後,兩岸的共識是“同屬一個中國”,但分歧在於誰來代表中國?1971年後,大陸恢復聯合國席位,被國際認證為“一個中國”的合法代表。在日美先後同臺灣斷絕外交關係後,臺灣的“國際空間”越發縮小,李登輝當局公開宣佈不在國際上同大陸爭奪“中國代表權”,言外之意就是臺灣方面在國際上自行放棄代表全中國。大陸方面也釋放善意,在兩岸領域不強求明晰“中國”定義。
島內對於“國際空間擴大”有兩種主流的觀點,一個是“正名”,以“臺灣”、“中華民國”名義加入;一個是以“Chinese Taipei”和各類非政治實體之名,在取得大陸和該國際組織同意的情況下參加活動,到底哪個具有現實性?想必不用多談。如何務實地達成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目的?鑰匙在蔡英文當局手上。接下來將要舉行的“世大運”,或是觀察有否變化的時間點。(作者:李東海,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