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賈永輝

蔡當局不能忽視“金磚”商機和臺灣機遇

2017年09月13日 13:2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金磚峰會在廈門成功舉辦。不僅引發世界關注,也引起臺灣各界人士關切。然而,對於島內各界的呼聲和期盼,蔡當局應該認清形勢,拿出行動和對策,避免臺灣經濟困境惡化和競爭力下滑。所以,蔡當局不能忽視“金磚”商機和無視臺灣機遇。

  解決臺灣經濟困境和防止邊緣化,只有把握住和利用好大陸的發展機遇,才能為臺灣經濟復蘇和轉型尋得動力與商機。這樣既可以讓臺灣與世界接軌,又能讓臺灣各行業人才在世界大潮中有得到洗禮和錘鍊,讓臺灣經濟走出困境。而“金磚”所釋放出的巨大商機,就是臺灣經濟走出困境的機遇。正如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所言,特別以廈門或閩南地區與臺灣地理距離之近、血緣文化之深,臺灣不管是官方或者民間,都應該更加關心這一次金磚五國會議的意義。

  大陸快速發展産生的巨大的商機,臺灣只有務實和理性的看待和把握,才是正確的出路。這也是廣大臺胞、臺青、臺企關心關注此次金磚峰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為,“兩岸一家親”,是一家人,唯有兩岸和平發展才是讓廣大臺灣同胞享有這種發展紅利的根本保證。

  臺商的厚望,蔡當局一意孤行的無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預測,未來5年世界經濟增長的44.5%的動力源於此,産生的商機是龐大的。廣大臺商對此既寄予厚望又充滿擔憂。“兩岸一家親”,這是臺商們借助大陸商機和機遇謀取發展的動力和根本。尤其是金磚國家釋放的電商機遇,超過14.6億網民數量和7億的網購民眾,網購零售交易額達到8761億美元,跨境銷售交易達到920億美元,這塊經濟蛋糕和難得機遇,臺商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蔡當局無視臺商們的厚望,執意利用“新南向”將經濟的重心放在東南亞、南亞等地,並企圖利用“新南向”與“一帶一路”對抗。

  臺青的期待,蔡當局執迷不悟的無感。登陸10多年的臺青范姜鋒敏銳的捕捉到“金磚”商機,希望借此尋找文創發展的新機遇,尤其是“一帶一路”和“金磚+”機制更是臺青圓夢大陸的一個好機遇。其實,不止范姜鋒一人如此,島內越來越多的臺青被大陸無限的商機和發展空間所吸引,對臺灣經濟發展和人才環境感到痛心的同時,紛紛登陸西進,希望借此實現人生理想。然而,蔡當局對臺青們的期待無感,利用空洞的措施和不實的對策,説得多做得少,讓臺青在無盼無望中,留島的心早已冷卻,登陸的力變得強烈。

  臺胞的呼聲,蔡當局充耳不聞。兩岸和平發展産生的和平紅利讓廣大臺灣同胞獲得感滿滿,特備是兩岸經貿關係的熱絡和交流的密切,讓他們既享受了和平紅利,又提升了幸福指數。此次金磚峰會就引發了島內民眾的廣泛關注,通過媒體、網路、電視等多種途徑紛紛點讚,在分享這一商機的同時,更發出了希望蔡當局能夠正視金磚商機與機遇的呼聲。但是,蔡當局對此並不“感冒”,在民意面前充耳不聞,不為所動。

  蔡當局不能忽視“金磚”商機,更不能無視對臺灣利好的難得機遇。以積極的心態和支援的力度,讓臺灣從“悶經濟”走出去,搭建起臺灣與大陸之前的經貿橋梁和“聯手走向世界”的合作平臺,而不是一味的要“據大陸于千里之外”。再者利用“新南向”對抗“一帶一路”,企圖繞過大陸走向世界,這種緣木求魚的所作所為,不僅違背臺灣經濟發展規律,更背棄了島內搭乘大陸經濟快車的民意民願。

  利用好臺灣的主場優勢,讓臺商融入大陸無縫對接。兩岸之間血脈相融,文化相同,民俗相近,地理、語言、人脈都是臺灣的主場優勢。兩岸開啟交流30年來,廣大臺商融入大陸從無到有、從小到強、從少到多都詮釋了臺商在大陸的打拼是實現更大發展和更多利益的熱土與沃土。但是,蔡當局上任至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讓兩岸和平陷入僵局,導致兩岸曾經的經濟熱度逐漸降溫,在行政嚴管和橫加阻攔的破壞中,冷卻了經濟熱度,違背了臺商期盼。利用好臺灣的主場優勢,就需要蔡當局傾聽臺商呼聲,正視大陸商機機遇,拿出善意與行動讓臺商融入大陸無縫對接。

  把握好大陸的發展商機,讓兩岸和平造福臺灣民眾。廈門作為此次金磚會晤的主辦地,諸多領域都活躍著臺商的身影,市政建設、基礎設施、會議保障、展示項目、經濟論壇都有臺商臺胞打拼的汗水和痕跡,臺胞志願者服務隊更是展現了“兩岸一家親”的良好風貌,贏得世界的讚譽。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廈門與臺灣有著“五緣優勢”,廈門會晤有利於提升廈門經濟的能見度,也為臺商提供了諸多良好的商機。他們更希望搭上“金磚快車”,在中華民族這條大船上,兩岸聯手掙世界的錢。把握好大陸的發展商機,既讓兩岸和平發展滾滾向前,又讓兩岸民眾深受其益。尤其是臺灣同胞的福祉獲得,蔡當局應該做點實事做點好事。

  發揮好民間的交流交往,讓臺胞心聲期盼得到順應。受邀參加廈門金磚會晤的天福集團董事長檯商李世偉表示,兩岸之間必須互相依賴資源,才能合作共贏,優勢互補。臺灣青年王裕慶更是直言,應該思考如何把金磚各國合作的紅利效益帶給島內人民,不能忽視金磚商機,可能帶給臺灣企業無限的商機,也無法故意忽視或裝作沒看到。所以,兩岸之間的熱絡民間交流交往,不僅僅是廣大臺胞的心聲,更是兩岸民眾的期盼,只有順應這種期盼和心聲,才能讓島內民眾享受這種紅利效益,更能讓“金磚+”帶動大陸和臺灣共同“起飛”。

  愛拼才會贏。的確,臺商、臺青、臺胞發現的“金磚”商機,正是臺灣的機遇。而這種享受商機和享有機遇的鑰匙,在蔡當局手裏,能不能利用的好,把握的住,兩岸民眾在等再看,希望蔡當局能夠傾聽呼聲,有所行動。(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