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郭冰

民族復興不能少了中山精神

2016年03月15日 13: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美國學者史扶鄰的眼中,孫中山先生是海峽兩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一位近代英雄人物,臺灣學者邵宗海認為“孫中山思想是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元素”。

  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剛剛過去的3月12日是先生逝世91週年紀念日。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剛剛在臺灣取得“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竟然這麼快就將魔手伸向了這位領袖。“臺獨”勢力意圖在臺灣廢除孫中山遺像的小動作由來已久,但像今年這樣,種種對孫中山先生的不敬之舉似乎集中爆發出來,臺灣社會無不擔心:10多年前民進黨執政時的“去孫中山化”浪潮會捲土重來。

  正在進行中的全國“兩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再次強調了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這很明顯就是希望兩岸同胞能夠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道路和未來。但現在連兩岸皆尊崇的孫中山先生都受到了無理對待,真是令中國人情何以堪?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華僑中成立興中會,起草章程明確提出:“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所以,民革中央宣傳部部長吳先寧認為,以“中國夢”為主題紀念孫中山先生,既有厚重的歷史淵源,也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集中表達,與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口號一脈相承。

  至於有民進黨“立委”稱孫中山遺像是“封建産物”,要提案修法將其從公共設施中撤除——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馬英九反駁説:孫中山是世界公認的傑出革命領袖,他革滿清政府的命、革中國幾千年封建體制之命,如果一位推翻數千年帝制的偉人被視為封建,“我們總該先修改所有辭典中的‘封建’一詞的定義吧?100多年來四代臺灣人如此敬重懷念的‘國父’,今天的我們可以這樣對待他嗎?”

  正如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説的: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中山先生的精神有兩方面值得學習,一是中山先生堅韌不拔,愈挫愈勇的精神;二是中山先生懷抱理想,踏實前行的精神。一直以來,孫中山先生都作為一種精神紐帶連接起了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中山精神對於中華民族而言彌足珍貴,臺灣和大陸都認同孫中山先生的“大同、博愛”精神,大家都是中國人,有什麼理由不求同存異、團結一致,共同振興中華呢?(台灣網網友:郭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