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換個模式 田間地頭也是“課堂”

2017年07月05日 14: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過去,由於基層黨員的年齡、閱歷、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個人素質都參差不齊,所以基層黨支部用心組織的基層“黨代會”總會自然而然地演變成各個“小群體”的“吹牛大會”。近日,成都市溫江區和盛鎮臨江村,一堂主題為“鄉村旅遊新業態”的特色黨課不光有全村黨員參加,還吸引了不少村民旁聽。

  “鄉村旅遊該提檔升級了”“民宿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周邊地區的成功案例”“臨江村的現實條件和參考模式”“給旅遊經營戶的幾點建議”……溫江區旅遊局副局長解曉紅一番專業講解讓學員大開眼界,擺“龍門陣”的聲音越來越小。因為所講內容都是與當地群眾息息相關的問題,以致于一個小時的授課到點了,但主講人卻沒能離開,而是被臨江村黨支部書記黃遠和現場學員帶入了互動交流環節。

  以前,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存在的渠道不多、內容固化、方式老套、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黨課的宣傳活動也總是採取“講授”模式,基層領導在上面“照本宣科”,基層黨員在下面擺“龍門陣”。如今,換成了“交流+討論”模式,甚至把黨課直接送到田地頭,力爭為新形勢下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換個模式,田間地頭也是“課堂”。溫江區委黨校一改過去黨員集中在黨校學習的模式,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農家院壩,採用現場指導、實地授課、典型示範等多種方式,使農村黨員和群眾願意聽、樂意學、有收穫,變枯燥的灌輸式培訓為活躍的參與式教學。此外,為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溫江區委黨校還在進一步充實師資力量的同時,要求授課教師準確了解農村黨員想什麼盼什麼、當地經濟發展有什麼缺什麼,確保送黨課下鄉既有“味”也有“料”。

  這種充滿鄉土味道的授課有助於提高農村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帶富能力和協調能力。(台灣網網友:劉正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