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中國高鐵走出世界仍須“披荊斬棘”

2017年06月14日 08: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為世界所矚目,有俄羅斯專家學者對五年來中國各領域的發展變化以及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指出中國始終闊步向前,不斷發展,期待未來更美好。

  正如這位俄羅斯專家回憶起35年前第一次到中國的經歷:“當時中國教授的工資還沒有蘇聯的實習生掙得多。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不僅是收入方面,中國人一直向前看和努力,沒有止步于已有的成績,不斷發展,創造了一種社會氛圍,讓人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美好。”

  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不光是薪資的增長,而且在基礎設施、人民生活水準、技術進步以及社會環境等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把這30多年前後進行對比,足可以讓任何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都目瞪口呆。那麼中國的經濟增長之路是如何造就的呢?其中重要的關鍵點之一就是持續對基礎建設的大量投資。

  翻開15年前的西方主流媒體和報紙就能看到,不管是CNN還是華盛頓郵報,或者是路透社等,它們都對中國一直以來“依賴”基礎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感到擔憂,並且不斷有西方專家和學者指出,這種用大量的政府投資來拉動GDP的做法是不可能持久的。然而,現實卻讓他們大跌眼鏡。這15年來,中國經濟不僅保持了高速的經濟增長,而且在基礎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成績之一就是短短十幾年功夫就興建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速鐵路網,並且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正如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所提到的,“高鐵是改變中國時空距離的偉大建設”,借助高鐵,真正把中國人以及中國各個區域、各個城市快速連接起來,小城市變成了大城市,大城市變成了超大城市,通過快速、安全的人員流通,模糊了區域界限,讓金流、物流和人流的快速互通有無變成了現實。

  如今中國的高鐵正在走出去,然而,這條路註定不是那麼順暢。因為世界經濟正在面臨不確定性,從2007年爆發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仍然余波盪漾,大量的産能過剩、中産階級快速消失,英國脫歐、美國面臨的負債率過高、歐洲的難民問題以及大量的金融壞賬問題,仍然讓許多國家對經濟復蘇不斷産生悲觀情緒。資金問題,就成了高鐵建設與否的最主要因素。儘管中國在俄羅斯的高鐵建設已經開始施工,包括在印尼中國承建的雅萬高鐵已經過審,並進入實質性開工階段。然而,這對於中國規劃者對於世界高鐵版圖來説,仍然屬於初步進步階段。所以説,中國高鐵能不能走出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國高鐵標準,建立起快速有效的歐亞大陸版圖的高鐵鐵路網,這不光取決於中國自身,更取決於世界其他各國對於經濟發展處於長期低迷所做出的重重措施和手段。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體量越來越大,中國註定會成為世界經濟繁榮與否的定錨,同時隨著新興國家的不斷興起,中國對東南亞、非洲乃至歐美國家的大量投資,中國企業正在大規模走出去,包括高鐵、港口等等在內的基礎建設正在蓄勢待發。中國所提倡的共用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註定會在這個時代變成最強音。所以,我們不能過分樂觀,卻也不必悲觀,畢竟,隨著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影響力的日益擴大,會有更多國家享受到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發展成果,人們也會越來越感受到和諧、發展、互利共用的價值觀所帶來的真正改變。(台灣網網友:向帥)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