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那年 “它”震動了中國 也感動了世界!

2017年05月12日 15: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有一種記憶永遠無法讓我們忘卻,有一種精神永遠砥礪我們前行。今天是512日,既是我國的防災減災日,也是汶川大地震九週年的紀念日。一時間,悼念和緬懷刷屏,網友紛紛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逝去生命的悲傷;祝福和致敬爆表,網友紛紛用感動抒寫中華民族的堅強。

  2008512142804秒,是一個無法被忘記的時間,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那一瞬間,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山河哭泣,舉國悲哀,整個中華大地泣天垂淚、星黯雲濃。而在遭遇重大悲愴的同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聲音響徹雲霄,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畫面至今讓我們心緒難平,全國人民在這片滿目瘡痍的大地上昂起的永不服輸的頭顱、挺起了讓世界震驚的脊梁。

  生死邊緣,朝復暮、誰人言歇;殘垣頹壁,千里路,救援激烈。面對無數生命被掩埋在廢墟中,失去親人的人們對著廢墟的呼喚,人民子弟兵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開山鑿路,打通營救生命的通道;各方自願者寧可挺身危難也要不捨不棄,打響拯救生命的接力戰。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有了一種種的感慨萬千、才有了一個個的肅然起敬、才有了一份份的記憶猶新,才讓中國在感動整個世界。

  當年,西班牙《世界報》519日文章《一個摧不垮的民族》這樣寫道:為了挽救同胞們的生命,他們不吃飯,不睡覺,一週來一直戰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第一線。正是這些志願者、戰士和救援人員不屈不撓的精神把這個已經無數次遭受過外來入侵和各種災難的國家一次又一次地從廢墟中拯救過來。大地震只不過是這個國家在朝著新興大國邁進的道路上遇到的一點點挫折,這個民族表現出的精神與力量將使它在前進的道路上堅不可摧。

  當年,新加坡《聯合早報》520日文章《四川地震與中國民族精神的再現》這樣寫道:感動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國人在面臨災難時所顯現的民族精神,是賑災過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寫下的一個個有關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無比的“人”字。正是這個“人”字,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全球在關注中國,國際社會得到一個新的機會重新審視中國,審視中國人的精神。

  當年,德國《明星》週刊 、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也都中國人民勇往直前的決心和團結互助的精神表示出了嘆服,他們甚至還説,"中國人從沒像今天這麼團結過。"“地震發生後,中國民眾作為志願者前往災區或獻血、捐款,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心。”"(中國)因為這次牽動人心的救災,因為這次救災中表現的人道主義光芒、勇敢與毅力而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是的,偉大的中國人民並沒有被災難摧垮。我們不僅在挫折中奮鬥、在逆境中淬煉、在悲痛中崛起、在廢墟上前行,而且不分晝夜、攜手奮進,重建家園、搶抓生産,把傷痕纍纍寫成了大愛與堅韌,把滿目瘡痍繪出了色彩與璨新——受災群眾住進了新房,公共服務設施全面上檔升級,重建城鎮初展新姿,基礎設施根本性改善,産業發展優化升級,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高。災區從廢墟上雄起,展示的是中國人民災難後重生、強力跨越的生動圖景。

  在災難當中,我們用中國速度震驚了世界;災難之後,我們用中國力量震驚了世界。在汶川大地震九週年之際,讓我們焚起一柱心香,深深地為遇難同胞祈禱;在汶川大地震九週年之際,讓我們銘記那些感動,用愛共同擎起永遠也摧不垮的中國精神。(台灣網網友:李吉明)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