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要激情更要理性

時間:2013-04-23 09:50   來源:台灣網

  從2008年的汶川,到2010年的玉樹,再到現在的蘆山,公民社會在抗震救災中不能成長、成熟,在每一次抗震救災的戰鬥中,都展現了公民社會強大的生命力和救助力。正是在公民社會快速成長的大背景下,當蘆山地震的資訊傳開之後,立即揪起了全國人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動員,廣大企業立即組織捐資捐物,以陳游標為代表的志願者組織和個人立即攜帶物資趕赴災區,與時間賽跑,爭取黃金72小時,以極大的激情和熱情參加抗震救災戰鬥。

  毋庸置疑,社會各界組織人力、物力快速支援蘆山地震災區,主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參與抗震救災戰鬥,要將災區的損失減少到最小,為災民送去他們急需的飲用水、帳篷等生活物資,幫助他們渡過暫時的難關。出發點無疑是好的,而且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力量和美德,體現了同胞之間友愛的拳拳之心,得到了政府和全國人民的肯定。但是,抗震救災終究不同於一般的志願服務工作,抗震救災工作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和專業技術,不只是簡單的激情和熱情就能完成。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抗震救災是一項技術活、科學活、專業活,特別是存在發生次生災害的風險之下,外地人員支援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更是一項要求特別高的技術性工作和統籌性工作,並不是每一位志願者有愛心有激情就能勝任這項工作,不能完全按照志願者自己的志願和救人意願開展工作,人員、物資都必須由救災部門根據災區的具體實際情況通盤統籌調配。

  然而,從目前公民參與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來看,我們必須承認,激情有點過剩,理性有所不足。很多非專業救援隊伍的愛心人士沒有考慮到雅安的實際情況,沒有考慮到山區對道路的寶貴性,在單純的愛心激發下,大量攜帶物資的社會車輛涌向通往災區的道路上,結果導致交通嚴重擁堵,危害了災區的生命通道,使得很多專業隊伍的救援車輛和隊伍很難進去,而攜帶傷員的救護車輛又出不來,嚴重影響了救援工作,加重了傷員的生命危險,比如約500救援人員被阻塞在距寶興縣城1公里處,甚至個別參與救災的軍隊車輛因為避讓社會車輛而發生掉落懸崖的悲劇事件,最終迫使四川省有關部門出臺禁令,禁止社會車輛進入災區。

  所以,在當前要全面打通通向災區的生命通道,我們每一個關心災區通報的普通公民內心的激情必須有所隱退,要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視角支援和援助抗震救災工作。當我們既不懂專業救助技術,又對災區情況不了解,我們儘量不要私自參與抗震救災工作,與其開著帶不了多少物資的小汽車前赴災區造成交通擁堵,倒不如將我們少量的物資交由政府部門統一運往災區,讓這些費用轉化為捐款,支援災區的災後重建,比直接去災區更實在。

  總而言之,我們沒有親自到災區,不代表我們不關心災區的同胞。有時我們不去災區,恰恰是一種理性的抗震救災,是對抗震救災工作的支援和幫助。相反,開著小車奔赴災區,可能是在添亂、是在幫倒忙,得不償失!抗震救災需要激情,更要靠理性,只有理性才能真正的成功應對災難,我們的公民應對在抗震救災中進一步學習和成長!(台灣網網友 張立美)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