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戶捐低保金抗震救災令人感動

時間:2013-04-25 10:18   來源:台灣網

  4月23日,為向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地震災區的群眾奉獻一份愛心,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建軍村村民陳余華捐上了一家人的低保金,共計612元。(4月24日 《宜賓晚報》)

  每一個愛心故事,都能激起我們感情的漣漪。低保戶捐低保金抗震救災,當然令我們心旌搖蕩。

  陳余華及其年邁的父母長期吃藥,還有一個19歲的女兒在唸書,家中經濟情況十分困難,一家人因此才吃低保。然而,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在受災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曾經和正在享受幫助的陳余華想到了幫助別人,這不僅是一種識大體、顧大局的雪中送炭,更是一種中華民族助人為樂傳統美德的真情流露。

  2008年汶川地震,陳余華就作為志願者參加了救援活動,接受採訪時他説:可惜目前身體狀況不允許了,只能捐點錢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幫助災區同胞渡過難關,儘快恢復生産,重建美好家園。樸素的話語展現高尚品質,樸實的行動表達人文情懷,淳樸的想法昭示可貴精神——這就是愛,這就是愛心。

  低保戶捐低保金抗震救災令人感動,原因就在一個地方:都説當下愛心缺失,這其實是一種偏見。儘管中國的“愛心GDP”還比較低——勇於付出愛心的人的數量還不多、面還不廣,但是,低保戶捐低保金抗震救災,無疑是向社會傳遞一種導向和正能量。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愛也就越來越多,愛心也就越來越濃,何愁“愛心GDP”上不去?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國度,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民族,只要有人將我們內心的愛激活,愛一定洶湧澎湃、勢不可擋——誰需要就給誰,哪需要就送到哪!

  低保戶捐低保金抗震救災,其意義不在於捐多少錢,而在於捐款這種行動。只要這種行動成為中國人的一種自覺,中國的“愛心GDP”一定能得到永續發展。“愛心GDP”不僅展現一個地方的軟實力,而且反映整個國家的文明水準,從低保戶捐低保金抗震救災這件事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的優質品質在傳承、在繼續、在不斷發揚光大,看到了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未來!(台灣網網友 毛開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