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健康科普多一些 舌尖謠言就少一些

2017年04月18日 14: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小龍蝦實為小蟲蝦”“無核葡萄抹了避孕藥”“吃大盤雞能感染禽流感”……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容易使謠言不脛而走。有數據顯示,網路謠言中“舌尖上的謠言”佔45%,食品安全領域成為網路謠言的重災區。(418日 《人民日報》)

  “舌尖上的謠言”在微信朋友圈和網路上氾濫,擾亂消費判斷,損害行業發展,對群眾正常生活産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給社會帶來了恐慌情緒。“網上食品謠言多、傳播快,一個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低。”有網友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特別是對一些通過網路傳播食品安全謠言擾亂市場秩序、從中牟利的惡劣行為嚴懲不貸,提高執法震懾力。”但打擊謠言、重拳治理是治標之策,最終要徹底戰勝謠言,不被謠言所害,還需要加強對社會大眾健康知識的積累和健康意識的培養,需要社會大眾個人的努力,更需要來自政府、社會的合力。

  健康是人人關心的問題,在缺乏健康素養的情況下,群眾就容易“病急亂投醫”。據衛計委數據顯示,每10015-69歲的人中,僅有不足10人具備基本健康素養,整體水準仍然較低。回顧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引發的搶鹽風波,以及2013H7N9禽流感期間的雞肉滯銷,根本原因是幕後奸商利用謠言操控市場價格,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於群眾缺乏最基本的健康常識。如果群眾事前知道我國市面上的食鹽以礦鹽為主,就不會引發搶鹽潮;如果群眾事前了解H7N9病毒煮沸2分鐘以上可以滅活,就不會出現雞肉滯銷。因為無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起無”成為了群眾面對謠言時的首選策略。

  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真相。我們不能要求每位群眾都能夠根據自身健康需要,主動尋找並正確判斷相關資訊,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期盼每位群眾都成為火眼金睛的智者,以此來杜絕謠言。但政府部門和權威機構有義務用通俗的表達方式、靈活的溝通手段,多渠道公佈資訊,全面提升群眾的健康常識,通過“打疫苗”的形式對謠言做到事前預防。政府的每一位黨員幹部,應該做到不輕信謠言、不隨意轉發,更應該動動手指,將破除謠言的真相轉發至朋友圈,“以謠言之道還治謠言之身”,用真相去覆蓋謠言。

  造謠一張嘴,真相跑斷腿。不讓謠言有可乘之機,就必須讓真相始終跑在謠言的前面。網路公開課深受群眾歡迎,政府不妨從教育經費中拿出一部分,用政府購買的方式,以“網際網路+”的手段,讓更多優質健康科普通過網路視頻、新媒體等載體進入群眾視野,放大主流健康媒體的“中國好聲音”,全民健康素養水準節節高升,才能擊破“舌尖上的謠言”,建設健康中國。(台灣網網友:陳永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