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破解“垃圾圍村” 留住美麗鄉愁

2017年04月12日 13: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小橋流水、綠樹掩映、雞犬相聞……隨處可見一處處風格統一,清潔衛生的小村落,這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象,如兒時、如夢中的“美麗鄉愁”,讓人格外懷念,也只能懷念。“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是不少鄉村的現實寫照。村莊的河邊路沿、房屋的邊邊角角,到處散落著扎眼的垃圾。有城市"偷渡"過來的工業垃圾,也有百姓廢棄的生活垃圾,“垃圾圍村”的畫卷正在悄然描繪。

  過去,社會關注的焦點是“垃圾圍城”,竟然出現了工業污染“上山下鄉”的怪象。垃圾在鄉村間遊蕩,顯得有幾分“理所當然”。無論對於農民還是城裏人,亦不過是司空見慣的事。據住建部測算,目前我國農村約有6.5億常住人口,每年産生生活垃圾約1.1億噸,其中有0.7億噸未做任何處理,相當於每年堆出200多座百層“垃圾高樓”。曾經的美麗鄉村,正在遭遇"垃圾洗劫"的悲慘命運。長期以往,別説“垃圾圍村”,就連“垃圾埋村”也有望成為現實。

  誠然,廣袤的農村地區幅員遼闊,村莊之間相對分散,各種現代用品普及農村,垃圾生産規模越來越大,且農村環境危機具有滯後性。與之相反,城市垃圾由於地方逼仄,實在不能忽視而擺在人前,集中處理相對便捷。由此,城鄉二元在環境治理上差距明顯。但不能因為處理中有壁壘,就對“垃圾圍村”避而不談。須知,農村生活垃圾早已不是一村一鎮的問題,不但影響到百姓的居住環境,也會導致農村土壤和水體的嚴重污染,更是對建設“美麗中國”的極大阻礙。2015年初,中央1號文件首次寫入“農村垃圾治理”,“十三五”規劃中更明確了農村垃圾治理的目標,不難發現,農村的垃圾治理正逐漸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只是,切實加強和提升農村垃圾治理能力和水準,絕非一項簡單的民生工程。

  破解“垃圾圍村”的困局,必先補齊思想上的短板,激發百姓參與的積極性。把農村環境治理,擺在整個生態文明建設大局的突出位置。如果只是轉移垃圾、掩埋垃圾,所到之處仍會危害一方。更重要的是,美化城市與建設鄉村從來都不應割裂開來。“重城市,輕農村”的短視思想,只會進一步拉大城鄉差距,更談不上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

  客觀上説,近年來部分鄉村的環境治理工作可圈可點。諸如建設垃圾焚燒廠,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兩治並進”,打造垃圾分類、收集、轉運的完整鏈條,採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等因地制宜的垃圾處理辦法,均為鄉村垃圾找到了合適的歸宿。只是,基於前期鄉村垃圾治理投入欠賬較多,加之我國地域遼闊,地區間發展不均衡,農村基礎設施本就薄弱,鄉村環保的短板仍然突出,鄉村垃圾的收集仍存瓶頸。尤需改變對農村資源的長期汲取,轉而反哺農村,在資金、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等方面向農村傾斜。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深刻認識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對於建設生態文明、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意義,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指示,也是踐行綠色生態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留住美麗鄉愁的有力支撐。(台灣網網友:磊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