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鐵路調圖關鍵在於盛“水”量

2017年03月21日 13: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個木板很短,則此木桶的盛水量就會被短板所限制,這也就是所謂的“木桶效應”。

  近年來,鐵路部門頻頻調圖已讓民眾屢見不鮮,就在近日新一輪的調圖也已然展開。筆者通過媒體了解到,鐵路部門將在4月中旬對全國鐵路列車運作圖進行調整,4月14日及以後始發的旅客列車車票定於3月21日起開始發售。而鐵路部門為何如此頻繁調圖,這到與“木桶效應”有著異曲同工之意。

  隨著我國高速和普速交通運輸網路的日益加密和相互融合,特別是新建鐵路線路的開通運營,使鐵路部門的運輸能力和水準不斷得到提升,運輸組織和運輸效率發生了質的飛躍和提高,強而有力的運能與運力,不僅讓人們的出行得到充分滿足,新體驗、新選擇、新感受更在不斷豐富人們出行的愉悅感同時,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百姓在出行中選擇鐵路。

  由此可見,如果將鐵路比作木桶,那百姓則便是被盛的水。作為大眾性交通工具,如何能夠承載更多的水量,這就需要換掉短板或將短板加長,也就是通過不斷合理調控運輸資源,優化調整鐵路列車的運作模式,從而彌補由於供需不均衡所為百姓出行帶來的短板,以至於提高自身的服務品質。對此,我們也可以看的出,在水位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不斷擴大木桶容量亦是必然之舉,這也正是鐵路部門所頻繁調整列車運作圖的意義與目的,為的便是能夠讓每一位旅客在選擇鐵路出行時的溫馨感、幸福感與獲得感得到極大提升。

  正所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單就此次調圖的時間上來看,這亦無疑是鐵路部門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所做的備戰工作。毫無疑問,自中國鐵路總公司邁上市場化發展道路,“思在前,想在前”已成為其企業發展當中的一大亮點。這也促使著鐵路部門從以往粗線條便民利民之舉不斷向著細小甚微的利民之措發生轉變。大到結合節假日百姓出行情況調整列車運作時刻、增開旅客列車、運輸運力組織,小到優化百姓購票體驗、建立列車母嬰室、打造重點旅客特殊服務,不僅已成為鐵路部門提升自身容積的木板,更成為考驗其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導向的服務理念是否箍的牢、箍的緊的最為有力的驗證。

  水既是桶之心,亦是桶所存在的價值體現。雖説鐵路部門調圖已是老生常談,但在其發展的道路上,這個“服務之桶”究竟能夠注入多少“滿意之水”還是甚是值得我們有所期待。(台灣網網友:宋文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