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不醉酒”真的是個好事嗎?

2017年02月03日 17:27:3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副教授王利華,研發了一種“不醉酒”。“不醉酒”的“不醉”指的是不會“醉駕”,“不醉酒”喝下以後,能在胃裏形成凝膠,把大部分乙醇固定。

  王利華認為,只要控制乙醇進入血液的量和時間,酒照樣喝,但是不會傷身體,不會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喝下“不醉酒”後,最終會通過消化道的微生物降解掉,或者進入大腸直接排泄掉,只要保障不過度飲酒,對身體的危害就不大。通過在白酒里加入一些特定的可食用物質,這樣的“酒”喝下去後,在胃裏形成了凝膠,大部分乙醇被固定,從而減少了進入血液的乙醇量,實現了不醉駕。

  “不醉酒”的發明是很多為喝酒煩惱的人們的福音,從表面上看,“不醉酒”既能保護人們身體健康,不受酒精侵擾,又能喝完酒以後繼續開車,著實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但是,“不醉酒”真的是有意義的發明嗎?從現實意義來説,“不醉酒”的相對安全是對飲酒適量來説的,不管是公司應酬還是親朋聚會難免貪杯,適量是一個很難掌控的範圍。司機們因為有“不醉酒”的心理暗示,喝完酒以後去開車就覺得心安理得。喝酒以後酒精會對大腦造成影響,在不太清醒的狀態下去開車就是不安全的。如果司機沒有控制好飲酒量,仍然喝完酒就去開車了,後果不堪設想。

  從法律層面來説,飲酒以後開車是法律條文明令禁止的,“不醉酒”的發明是鑽了法律的一個空子。王利華説,研究不醉酒的初衷是為了讓出去應酬喝酒的朋友開車回家不至於坐牢,被警察逮住罰款就能解決。醉駕入刑是為了大家安全駕駛,“不醉酒”的發明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罷了,最終害人害己。

  從社會層面來説,“不醉酒”會讓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喝酒不開車的社會意識毀於一旦。近年來,喝酒不開車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醉駕入刑,人們的安全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醉酒”會讓大家喝完酒以後抱著僥倖的心理開車,“不醉酒”一旦得到社會大範圍的推廣,相信很多人都會喪失喝完酒不能開車的意識,不利於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要想解決喝酒以後的出行問題並未難事,代駕行業已發展成熟,一個電話就能輕鬆安全的回家。為了您和您的家人,酒後請拒絕開車。(台灣網網友:張文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