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春節莫讓過度“勸酒”傷身傷情

2017年02月03日 17:25:2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是文明大國,也是酒的故鄉,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有著獨特地位。適量飲酒的確有利於活躍就餐氣氛、增進彼此感情,但如今,酒文化在很多飯局上卻逐漸異化為鬥狠地拼酒、勸酒,而因此導致的致殘致死悲劇也不勝枚舉。從“酒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被“綁架”的酒文化是對傳統“酒文化”的深深玷污。

  近日,一則研究生飯局後猝死的消息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據悉,26歲的江蘇大學電氣學院碩士研究生史國平在參加完導師組織的聚餐後平倒在宿舍,送醫後經搶救無效死亡。根據當晚聚餐功能表顯示,5桌師生消費5630元,含13瓶白酒、5瓶黃酒,史國平猝死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在餐桌上過度飲酒。而在一個多月前,他剛被確定保送該校的博士生,如此大好年華卻因飲酒過度而猝死,讓人唏噓不已。

  悲劇的發生除了與當事人的意志、奢好有關外,與當時的氣氛和餐桌“勸酒”也不無關係。喝酒的人往往因為勸酒人的話而在心裏産生了一種不得不喝的意識,最後因為怯于面子而不顧自身酒量導致悲劇發生。

  有文記載:古之飲酒也,合氣通血而已矣。意思是説,古時候飲酒的人,是以加強團結,增進友誼,促進身體健康為目的。現在,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臨,我們又將迎來一個聚餐飲酒的高峰,節日的氛圍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大飲酒程度。對此,我們必須吸取教訓,清楚什麼是正確的“酒文化”,以免因“勸酒”傷身傷情。

  雖説無酒不成宴席,酒宴對中國人來説也是重要的社交方式、朋友間聯絡感情的橋梁,但是如果我們以此為由,在宴席間大喝特喝,甚至以不醉不休為成宴之目的,就完全失去了無酒不成宴席的本意。大家都知曉飲酒過量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而不停地“勸酒”更是雪上加霜,很有可能使人的辨識能力和控制能力大大減弱從而導致一些不該發生的悲劇。現在也出現過許多勸酒致人死亡的案例。許多案例中,勸酒之人都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根據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因飲酒導致的傷害,都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責任。不過,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如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對方、不喝就糾纏不休等,此時對於損害後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明知對方身體不好還勸酒,那就存在刑事責任的可能。

  正值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我們把酒言歡盡興就好,千萬不要因熱情“勸酒”傷人傷情,也奉勸喝酒的人在喝酒時,理智地管好自己的情緒,適可而止。大家也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喝酒要少喝,更不要盲目“勸酒,莫讓被“綁架”的酒文化充斥整個社會。也希望在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懷抱中,我們每個人都學會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共同用真情與理解構築中國新的酒文化。(台灣網網友:施夢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