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城市垃圾“奇幻漂流”的終點在哪?

2016年12月23日 16:00:1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巨量的垃圾在長江口“漂流”,借力漲潮,登陸江蘇太倉和上海崇明島的江岸。這是今年年初以來沿岸漁民發現的異常情況,大量垃圾並非來自上游城市,而是歸屬100多公里外的浙江嘉興。(12月22日《北京青年報》)

  異地傾倒垃圾,近年來呈現多發態勢。去年5月,上千噸的生活垃圾,從上海走“水路”到江蘇無錫某地進行掩埋,導致當地環境污染。今年7月,約四千噸來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築垃圾,欲在蘇州太湖西山違規傾倒,幸而被當場抓獲。然而,一波未平,漣漪又起。近日媒體調查發現,有“浙江船”涉嫌趁著霧天或黑夜往長江傾倒垃圾。我們不禁想問,屢禁不止的“垃圾漂流”何時是個頭?

  城市垃圾問題日益突出,以鄰為壑、異地傾倒,已經成為某些地方擺脫垃圾困境的一種“突圍方式”。越來越多的城市垃圾“上山下鄉”,“垃圾圍城”逐漸衍變為“垃圾圍村”。更加可怕的是,有的違法主體為實現垃圾處理成本的最小化,直接將垃圾拋至“青山綠水”的懷抱。環境是大家的“整體意識”,在他們的利益面前蕩然無存。

  異地偷倒垃圾,實際上是將垃圾處置成本與環境污染風險轉嫁給他地。曾有媒體報道,“一噸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費用至少要在7000元以上,而如果是採取異地傾倒,成本僅僅每噸百元甚至幾十元。”本地處理與轉運他地處理之間的巨大成本差異,往往是驅使那些既得利者甘冒違法風險的心理動機。此外,垃圾處理得當是彰顯屬地環保政府職能作為的有力表現。如果政府部門有內部化解之道,垃圾外輸處理的問題恐怕也就不復存在。接二連三發生的異地偷倒事件,説明有些城市垃圾的自我消化能力還有所欠缺。

  在長江太倉和崇明段,大量的垃圾正在侵蝕著沙灘、蘆葦地和堤岸。結合這些垃圾的“漂流旅程”與知情漁民的透露分析,它們的源頭直指向浙江省嘉興市下面的海寧、海鹽等縣市。“以前捕魚的時候,一網下去沒什麼垃圾,現在一網下去,垃圾多得不得了。”當地漁民的這番傾訴,無疑道出了沉重的現實。大量的垃圾中,不但有破衣物、泡沫塑膠,甚至還有避孕套和尿不濕。現場的圖片,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對於這類嚴重的環境污染案件,不能總是一陣風,必須追查到底。垃圾“下鄉”或“入江”,萬萬不可視為一地一范圍的環境污染,就好比于霾害逞兇,誰都不能置身其外。可笑的是,有些城市只顧自己的外表光鮮,卻不惜將污濁不堪的“臟水”千里迢迢地潑到別人的地頭上。殊不知,“異地不同心”換來的結局終將是“不見了青山和綠水”。

  阻斷“垃圾漂流”的奇幻旅程,關鍵還要從源頭上醫治病症。誠然,只要城市垃圾無法做到內部消化,對外輸出就會成為裹挾利益的無奈之舉。各地政府部門應形成“異地不異心”的協同關係,在提升垃圾處理能力之餘,還需落實垃圾分類收集責任,重視垃圾迴圈利用,建立科學合理的處理機制。與此同時,提高異地傾倒垃圾的違法成本,擴大追責範圍,讓廢物的産生企業承擔連帶責任,從根本上斬斷“垃圾偷倒”的黑色産業鏈。(台灣網網友:磊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