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中國好人”怎麼成了“貪官”?

2016年11月25日 16:04:2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原黨委書記、主任范光林因犯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罪,數罪並罰判處有期徒刑十九年,並處罰金300萬元。他曾因敬業奉獻入選“中國好人榜”,是安徽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幹部。(澎湃新聞網,11月24日)

  “好人”和“貪官”,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卻同時成為范光林的標簽。這個可以作為勵志教材主角的人,是標準的苦出身。因為家中貧困,十歲之前沒有吃過晚飯;但他憑藉刻苦,完成了學業、走上了仕途,並一步步走上了領導崗位,創造了不少值得書寫的業績,贏得了廣泛讚譽,甚至榮登“中國好人榜”。

  有句話叫做“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就在鮮花和掌聲包圍的同時,范光林的內心其實已經不那麼鮮亮。他利用職務便利,夥同他人共同侵吞公款336萬餘元,個人侵吞公款59萬餘元;利用職務便利,多次索取、收受多人價值人民幣670萬餘元的財物以及2萬美元;夥同他人挪用公款3150萬元。

  從勤懇本分的農家娃,到錙銖必爭的國蠹,范光林用了不到20年時間。反差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讓人咋舌。尤其令人驚訝的,是他的膽大妄為,最開始還會半推半就,接下來假意推辭、多方掩飾,後來就淡然接納,直至露骨索取,甚至因為別人不給,還會暗中報復,“吃相”之難看,令人髮指。

  第一次收到別人財物時,心裏也非常不安;但沒人追責,慢慢就習以為常,漸趨麻木;再到後來開始有所期待,到最後就變成送錢了也不一定能記住,但要是對方沒送錢,就會生氣,認為被輕視。這是范光林對自己經歷的剖析。顯然,面對物欲橫流的誘惑,他喪失了感恩之心、遺忘了入黨的初衷,在僥倖心理的作用下,把出身作為一種標榜,把權力轉變為牟取私利的工具,最終在貪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萬劫不復。

  用前20年的時間墮落,用後20年的時間懺悔贖罪,這就是范光林的的人生經歷,似乎也是很多腐敗分子共有的人生經歷。他們中很多最初都能堅守清貧、恪守本分;但因為拜金思想和僥倖心理作祟,最終腐化墮落。身為領導幹部,只有端正心態,牢記宗旨,才能永葆兢兢業業,克勤克儉的精神狀態和共産黨人的清廉本色。(台灣網網友:周文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