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小學生零花錢豈可一禁了之?

2016年11月24日 13:27:2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珠海金灣一小因擬禁止學生帶零食、玩具、零花錢到學校引發熱議。有家長和老師支援,也有人反對,並質疑已接到的短信通知中包含“不定期檢查孩子書包”的做法涉嫌侵犯學生隱私。(11月22日《南方都市報》)

  這事兒確實挺糾結,學校提出禁止學生帶零食、零花錢並非心血來潮,畢竟這些零食對於孩子身體健康來説並不益處,而零花錢的存在不僅讓孩子之間起了攀比之心,更會讓這些沒有理財概念的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不懂得珍惜。

  那零用錢到底給不給?給吧,自然不成問題。可是看那些成功人士,不少人小時候都是在勤工儉學的中培養出重要能力及優良品質。孩子如也能自己靠勤工儉學解決零用錢,肯定也可從中得到鍛鍊。可真要狠心逼孩子勤工儉學吧,又怕耽誤了孩子的學業及多姿多彩的學校生活。

  進退兩難,孩子的零花錢似乎成了一層窗戶紙,被學校捅破後引發的輿論爭議可想而知。筆者認為,孩子的零花錢當然該給,但如何給,如何去引導孩子花這個錢比糾結給與不給更重要。比如幼兒沒有購物的需求,就不需要給零花錢,而小學後孩子如果需要,可以適當給。

  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榜樣效應問題,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對於外界的認知都是從父母開始學起。小學生對於零花錢的概念並不清晰,但他們已經有一定的消費需求,比如買支自己喜歡的筆,買塊自己喜歡的橡皮,或在校園周邊買個喜歡的貼紙等等。再比如,學校號召向困難同學或災區進行捐款,其實小學生已經具備自己一定的判斷力了,但在這種善事的“消費”當中,大部分還是由學校通知家長來完成,而完成的這個數目比的還是大人花錢的度。

  從這個層面來説,學校尤其禁止小學生不準帶零花錢進校,倒不如號召家長樹立一個花錢有節制的榜樣,提醒家長在孩子面前帶頭合理規劃使用金錢,並將這種行為貫穿到家庭生活的始終。

  特別是對於那些家境殷實的長來説,不要盲目的輕視了給孩子零花錢這個事,不要動不動就給上百或更多,雖然家庭生活水準提高了,但家庭消費特別是兒童消費,應該適度。

  相信,大部分家長在糾結給不給孩子零花錢時,更多的糾結在於該給多少,如何給才不會讓孩子在同學們面前“丟了面子”,畢竟當下一部分小學生手機動則上千元,一雙球鞋也是一兩千,家長的這種消費理念又如何讓孩子不從小養成高消費的習慣?

  因此,當家長在糾結于要不要給小學生零花錢時,家長也要從我做起,嚴格要求自我,做理性消費的父母,成為孩子理財、消費觀念形成的引領人。(台灣網網友:謝曉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