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臺灣無休止政治爭鬥害慘民眾

2016年10月10日 15:50:3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引以為豪的臺灣式民主,日前發生了兩件讓政客自豪,民眾無奈的兩件事。首先是在“立法院”,藍綠黨團圍繞加快處理“司法院正副院長”以及大法官人事同意權進度展開攻防大戰;其次是臺南議會暴力衝突,藍議員洪玉鳳左眼受傷。

  在“立法院”,國民黨和民進黨之前都進行了甲級動員,準備為了捍衛各自的政治立場和政黨利益,各方人馬也在一大早就到議場內待命。期間,民進黨和國民黨各自相互指責,朝野各不相讓,“立法院”演變成了兩黨鬥爭的主陣地。

  民進黨説國民黨是假協商、真抵制,認為“陪公子遊戲”沒共識就依程式處理。國民黨則高呼“多數暴力,踐踏‘憲法’”口號,“立委”輪流上臺發言,痛批“綠委”護航、許宗力是“違憲院長”、司法一條龍、民進黨吃相太難看等等。

  相比之下,在“立法院”的民進黨和國民黨的纏鬥,與臺南議會的暴力衝突稍顯遜色。在拉扯推擠之中,民進黨的郭清華打倒國民黨的洪玉鳳,致其左眼框骨折造成血腫,並要進行眼部手術。另外,國民黨的2名議員也不同程度挂彩。

  臺灣政客圍繞爭取各自的政黨利益,纏鬥不休,衝突不斷,抵制不停,作為臺灣民眾的民意代表,倘若真正的在捍衛民眾權益的保衛戰當中,你來我往,唇槍舌戰,也許還能讓民眾心安。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民進黨,從在野黨轉變為執政黨,之前的抵制議會、霸佔主席臺、拉扯辱罵的老三套,如今礙于執政的面子雖有所收斂,但是依然是自以為是,毫無本分負責任的政黨風度和舉止,而且在雙重標準的驅動之下,越演越烈。

  特別是民進黨在劫持在“立法院”的多數席位,以多壓少,魯莽的朝野協商不行的話,就強行進行議會表決,對一些頗有爭議和民眾反對的法案議題,硬生生的強行通過,一味的拋開民眾權益,實現政黨權謀。

  國民黨,從之前的執政黨吞下慘敗的苦果之後,變成了在野黨。一向不太注重戰法研究和街頭鬥爭的國民黨,在之前佔據議會多數的情況之下,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握有的主動權被民進黨欺壓成為靶子,現在成為在野之後,依然沒有學會民進黨抵制議會和霸佔陳情的那一套。

  也許,這可能就是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本質區別,因為國民兩黨的執政理念從本質上就有區別,特別是民進黨,只有政治利益和選舉選票,一旦達到目的和沒有實現目標,就會與民眾翻臉,成為名副其實的“翻臉不認人政黨”,甚至不擇手段的進行打壓和抱負。

  臺灣“行政院長”林全在此次的“立法院”應徵備詢時就表示,抵制臺灣最後結果是雙輸。可是,林全的表態中卻看不到關照民眾和關切民生。也就是不管怎麼鬧下去,最終吃虧的只有善良的臺灣民眾。

  所以,臺灣式的民主政治到底是個什麼東東?臺灣民眾最有發言權和切身感觸,政黨利益大於民眾利益,政治需求超越民眾生計,這不僅僅是臺灣引以為豪的民主政治的悲哀,更是善良的臺灣民眾的悲哀。

  然而,讓此番悲哀變成期待,臺灣民眾有最終的決定權。尤其是在蔡英文當局的四個多月以來,所作所為民眾應該看到眼裏記在心裏,不管民進黨和蔡英文在選前表態和承諾是多麼美麗動人,現實的悲慘現實就是投票給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慘痛結果。

  有一點不爭的事實就是,臺灣政黨和政客之間的你爭我鬥,最終吃虧的民眾卻淪落為“買單者”。如此民主成果,臺灣社會和民眾不要也罷,選票至上民眾靠邊的臺灣特色現實主義政治,更不是臺灣社會和民眾的“菜”。

  這種無休止的臺灣政治爭鬥和相互抵制,臺灣民眾應當汲取教訓,到底哪個政黨是為民做主,哪個政黨只是一味的欺騙民眾。尤其是在蔡英文當局管理下的臺灣,結合現實感觸和實際體會,更應該明辨是非,辨別黑白。(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